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雄的創世日記
第16部哆啦A夢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哆啦A夢:大雄的創世日記》(日語: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創世日記)是藤子·F·不二雄執筆的《哆啦A夢》大長篇作品,於1994年9月到1995年3月連載於月刊《快樂快樂月刊》。並於1995年3月4日正式公映,是第15部《哆啦A夢》大長篇作品,也是第16部《哆啦A夢》電影。導演為芝山努。票房收入12億8000萬日元、觀賞人數260萬人。並映作品為《2112年哆啦A夢誕生》。
Remove ads
故事概要
暑假再次來臨,然而大雄卻愁眉苦臉,提不起興趣。原來老師放假前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同學們自選課題,進行自由研究。眼看小夫、靜香甚至胖虎都找到了研究題目,大雄惟有求助好朋友哆啦A夢。
哆啦A夢拿出未來世界的「創世組件」,它就如同養成遊戲一般,通過操作者自己動手,模仿宇宙誕生的全過程。憑藉哆啦A夢的幫助,大雄著實體驗了一把當上帝的感覺。不過創造宇宙也不是什麼簡單事,經過兩個好朋友細心觀察和照看,他們的微縮宇宙終於形成,而且創造出與地球類似的星球。在適宜的條件下,生命開始繁衍。更看見大雄一行人的祖先。最終靜香等人也加入進來,和大雄一同經歷生命進化的精彩而刺激的過程。
舞台
大雄利用哆啦A夢的祕密道具「創世套件」(創世セット)做了一個自己的地球。與現在的地球相差無幾,歷史發展也與地球相近。由於大雄認為地面沒有動物不好,故他使用「進化退化光線槍」(進化退化放射線源)加速動物進化,因而導致地上是人類文明在發展,同時地下則是昆蟲人的文明在建設。也許是因為比真實的地球小的關係,每30年就有一次異常氣候。
登場人物
大雄創造出來新的地球的人類。
Remove ads
本部電影反派。居住在新地球地底空洞建設文明的昆蟲人們。身姿與蜜蜂相似。但是在與人接觸時就會變成人類,文明開化程度遠超人類。從蜜蜂而進化來的昆蟲人雖是主流,但亦有螳螂、甲蟲等形狀的昆蟲人。
Remove ads
工作人員
概要
![]() | 此段落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本作品是第15部哆啦A夢大長篇紀念作品,也是第16部哆啦A夢電影作品。本作品初次請海援隊來擔任主題歌的工作。與其他作品一樣,作詞者仍然是武田鐵矢。
儘管該作品是一部大長篇,但是,故事的構成卻是在新世界裡的數個小故事,大雄等只是牽涉的角色。這點是與其他大長篇不同的地方。不過,舞台和登場人物眼花繚亂般的替換,但卻缺乏冒險要素與易懂的對抗結構(與冷戰時期的作品對比起來尤甚)。用孩子的觀點來看本作品顯得缺乏娛樂性也不夠親切。但是在故事的流動中無意體現出社會的變遷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有說明哆啦A夢的大長篇並不是只有與惡人對抗。
與其他大長篇令人充滿緊張和不安與驚險相比,該大長篇缺乏娛樂性。但是該大長篇包括了宗教·考古學·歴史等大河要素,並巧妙地套用了「地球空洞說」,充滿博物感,並含有與「相異的人類共存」等話題等,因此也有認為該作品含有壯大等魅力要素的喜好者。
自本作開始當時光機穿越在時空隧道的超空間的時候改用CG方法來描繪(同時放映的《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也採用此方法)。
本作品是在95年東映動畫片博覽會公映,與當時大受好評的《灌籃高手》、《龍珠Z》、《橘子醬男孩》三部動畫展開了激烈的競賽。(《灌籃高手》當年也是在朝日電視台播放的,而《橘子醬男孩》也是在朝日電視台系列局中的ABC局放送。如此來看就是同一頻道里的節目在電影節烈競爭著。同時,《音楽スタッフ》和劇場版《龍珠Z》也是15周年紀念作品,與95年95年東映動畫片博覽會哆啦A夢作品到底有無關係就非常難說。)
主題歌
參考資料
- 《大雄的創世紀日記》,藤子·F·不二雄,吉林美術出版社,ISBN:7-5386-1778-7/J·1463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