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主教上海教區光啟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主教上海教區光啟社天主教上海教區內設的出版和神學研究機構[1],曾兩次開辦。第一次開辦為耶穌會主導的內部出版機構,民國16年(1927年)開辦;第二次開辦為教區直屬機構,1984年10月開辦。現社址為上海市徐匯區漕溪北路331號中金國際廣場C樓20層。第一次開辦時,曾辦有約半月刊《徐家匯光啟社資料》和年鑑《中華全國教務統計》;第二次開辦時,曾辦有季刊《天主教研究資料彙編》和雙周刊《海外天主教動態資料》,並出版各類天主教書籍[2]。現出版月刊《聖愛》。光啟社之名是為紀念明末基督徒徐光啟,並表達期望獲得天主之光啟迪的意願[3]

歷史

第一次開辦

參見:土山灣印書館

光啟社的歷史,一般追溯至耶穌會為了學習中文[2]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成立的漢學研究機構「徐家匯光啟社」(Bureau Sinologique,直譯為「漢學研究社」),主要出版在華耶穌會士在漢學、神學及傳教史上的研究成果[4]光緒十八年(1892年)起,光啟社出版《漢學叢書》,廣傳西歐,其中有夏鳴雷(Henri Havret)的《景教碑考》。民國16年(1927年),光啟社正式成立。當年至1951年,出版刊物《徐家匯光啟社資料》,為法文社會文化教育報刊文摘。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至1950年,編印中、法文年鑑《中華全國教務統計》[1]

出版方面,上海代牧區(1946年中國大陸建立聖統制,改為教區)主要使用土山灣印書館的名號;而徐家匯光啟社的一些印刷品僅在少數教會人士中流傳,並不面向教徒和社會,故鮮有人知。社務後由耶穌會中國神父主持。1953年後,徐家匯光啟社因時局變化[2]無形解體[1]。耶穌會士撤至台灣後,於1957年在台中成立了新的「光啟出版社」(現光啟文化事業),是當時台灣僅有的幾個出版社之一[5]

Remove ads

第二次開辦

20世紀80年代初,金魯賢神父在別人探訪時說:「我們上海教區、甚至中國教會,對於普世教會的發展和現在狀況,對宗教神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對梵二會議的情況和規章等等,一無所知。為了鞏固我們的信仰,發展中國的天主教會,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填補空白,然後才能談研究和發展。」並表示想設立一個機構,名為「光啟研究中心」[6]。1984年10月,上海教區張家樹主教(自選自聖)決定重設出版和神學研究機構天主教上海教區光啟社,由金魯賢任社長,社址初設蒲西路120號(主教府),1993年遷至鉅鹿路361號(君王堂新堂),1998年10月又遷到重慶南路聖伯多祿堂[2],2010年起,社址在漕溪北路331號中金國際廣場C樓20層[7]徐家匯天主堂對面)。

現狀

新設的光啟社先從翻譯外文資料(首先是英、法文資料)開始。1985年12月,出版《天主教研究資料彙編》第一輯。此後出版《新約全集》數十萬冊;《神學叢書》31種,作全國修院教材;《天主教研究資料彙編》39輯、每輯3000冊;雙周刊《海外天主教動態資料》260多期,協助將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精神引進中國大陸。出版物發行全國各地教會。光啟社還率先出版了簡體字版的《主日彌撒經本》、《平日彌撒經本》和專為修道人用的《每日頌禱》、《每日禮讚》,並送給各地主教、神父和修女。該社成為解放後中國天主教會首所學術研究出版機構[4]

光啟社恢復運行後,社務活動逐步有所發展,曾舉行過多次學術信息方面的交流[7]

至1995年,光啟社已出版書刊139種、146萬多冊[1]。2016年,已譯出、出版書籍刊物600餘種[6]

售賣

目前,徐家匯天主堂旁邊的土山灣聖物組,以及佘山聖母大殿旁聖物組有經營少部分光啟社書目。但光啟社的主要經營點是其總部內;無單獨門市部。

印刷部

1991年,上海教區開辦天主教上海教區印刷部,位於閔行區七寶鎮南街76號乙,主要承印教會出版物[1],同時承擔光啟社的全部印刷業務,因此在一些報道中也被稱為光啟社印刷廠[8](部[9])。至1995年,印刷《聖經》、《主日彌撒經文》等90多種80多萬冊,瞻禮單100萬套,發行全國教會。至2010年上半年,共印製《聖經》42萬多本,神學信仰類書籍396萬多冊,聖像253萬多張,大瞻禮單304萬多張,小瞻禮單和掛曆119萬多件[7]

復社後出版期刊

《海外天主教動態資料》:雙周刊,光啟社編輯刊印。1984年創刊,至2010年12月,共出版666期。廣泛收集海外教會資料、文獻、動態等,為國內天主教信教群眾提供了解海外天主教教會的一個窗口。

《天主教資料彙編》:初為季刊,後改為雙月刊,光啟社編輯刊印。1985年創辦,至2010年,共出版114期。該刊一直在努力把天主教會內最新的思想介紹給讀者,是一份研究性質的刊物。

《聖愛》:1995年4月創刊,為不定期雜誌,至2010年,共刊出137期。10年代初,轉為月刊。該刊初為一份天主教上海教區通訊,後轉成宗教靈修型雜誌,向讀者傳遞福音訊息及教會價值觀,促進天主教信教群眾之間靈修交流和提高靈修水準。[7]

復社後歷任領導

社長

更多資訊 序號, 姓名 ...

總編

更多資訊 序號, 姓名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