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失樂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失樂園
Remove ads

《失樂園》(英語:Paradise Lost)是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米爾頓以《舊約聖經·創世紀》為基礎創作的史詩,文體為無韻詩,出版於1667年。第一版出版於1667年,共有10書(books)和一萬行以上的詩文;第二版出版於1674年,內容被編排成12書(books)(與維吉爾埃涅阿斯記》格式相同),也做了些微修改和增加韻律學的註解[1][2]。《失樂園》被認為是米爾頓最著名的作品,米爾頓因此被公認為該時代最著名的英國詩人之一[3]

快速預覽 失樂園, 作者 ...

《失樂園》內容立基於舊約聖經,講述人類墮落的故事:墮落天使撒旦誘惑亞當夏娃,導致他們被逐出伊甸園。而米爾頓在第一書中表示他的宗旨是為了「辯證神對人類的所作所為」[6]

Remove ads

概述

此書內容主要描述墮落天使路西法(撒旦)從對的反叛失敗後再重新振作、他對人間的嫉妒,以及他運用他的謀略化身為,引誘亞當夏娃違反神的禁令偷嘗智慧樹(分別善惡樹)的果實,導致人類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米爾頓說明本書是為了「辯證神對人類的態度」,和闡明神的預見與人類的自由意志之間的衝突。 米爾頓融合了異教信仰、古希臘文獻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詩中探討了多樣的主題,從婚姻、政治(米爾頓本人在英國內戰期間是活躍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體;同時也辯證許多困難的神學議題,包括命運宿命三位一體、以及原罪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現。另外還包含了天使墮落天使撒旦、以及天堂中的戰爭。這是一部由基督徒詩人用古希臘風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為要角的希伯來史詩。 詩中上帝被描繪為獨斷的暴君,而撒旦只是愛好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人,對惡魔有英雄式的描寫,影響後世的惡魔觀。作者只是藉由撒旦的故事來表達對王朝復辟的憤慨之情。

Remove ads

人物

撒旦

撒旦說出了全篇最著名的一句「寧在地獄稱王,不在天堂為僕」("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

  • 身分:原為最崇高的大天使,因驕傲與反叛被打入地獄。
  • 經典語錄:「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寧在地獄稱王,不在天堂為僕)
  • 形象:反抗權威、充滿魅力又具悲劇性的角色;他不只是邪惡的化身,也象徵自由意志與叛逆。
  • 重要性:是全詩最具戲劇張力的角色,有人甚至認為他才是主角。

亞當

  • 身分:人類的始祖,神所創的第一個男人。
  • 性格:理性、尊敬神,但也對夏娃有深深的愛。
  • 悲劇性:因為愛與責任,選擇與夏娃一起吃下禁果,導致人類墮落。

夏娃

神之子

聖父

拉斐爾

米迦勒

中心思想

婚姻

偶像崇拜

參見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