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是一種族群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主張弘揚奧塞提亞民族認同、奧塞提亞語言和文化。

歷史
奧塞提亞民族神話將奧塞提亞人的祖先追溯到最早抵達高加索地區的伊朗人——古代斯基泰人。據說他們在前8世紀抵達北高加索。另有觀點認為奧塞提亞人是前3世紀到來該地區的薩馬提亞人的後裔。而奧塞提亞學者普遍認為阿蘭人是現代奧塞提亞人的祖先[1]。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根基源自19世紀奧塞提亞學者、詩人科斯塔·赫塔古羅夫的著作,他被廣泛認為是奧塞提亞文學的奠基人。赫塔古羅夫及其追隨者重新規範奧塞提亞語的文字體系,旨在團結所有講奧塞提亞語的群體。他們提出的民族主義思想被稱為「榮耀」(farn),主張奧塞提亞民族的獨特性,並認為東正教信仰是奧塞提亞民族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2]。
1980年代,蘇聯瀕臨解體,引發許多加盟共和國民族認同建設的浪潮。如同其他民族一樣,奧塞提亞人在這一過程中也伴隨著對「正統民族宗教」的復興追求,回溯至前基督教時代。奧塞提亞民間宗教的復興最初由一批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在1980年代組織起來,並正式命名為「真信仰」(Ætsæg Din)。到1990年代初,這批知識分子組成具有祭司性質的機構「大議會」(Styr Nykhas)[3]。
據維克多·什尼雷爾曼指出,在奧塞提亞,一些傳統自古至今在鄉村地區未曾中斷地保留並延續下來。這與城市中以知識分子為主的民族主義運動形成對照並相互影響。後者試圖構建一種系統化的新興宗教,與民族主義結合,並反對被視為「外來」的俄羅斯正教和喬治亞正教,也反對鄰近突厥人和高加索民族及一小部分奧塞提亞人信仰的伊斯蘭教。根據學者謝爾蓋·什特爾科夫的說法,奧塞提亞人構建「民族宗教」的知識性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50年代,蘇聯實行無神論政策,對奧塞提亞異教激烈打壓,使奧塞提亞知識分子重新對這一理念產生興趣。他指出,正是蘇聯的反宗教運動促使奧塞提亞人心中將古老的本地傳統從「民族習俗」的範疇轉變為「宗教」的範疇。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在1980年代—1990年代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與印古什人圍繞北奧塞提亞邊境普里戈羅德內區的土地與資源衝突,以及南奧塞提亞的領土收復主義問題上。在蘇聯解體過程中,奧塞提亞民族主義成為南奧塞提亞的政治力量,並受到俄羅斯支持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包括喬治亞)分離主義運動的鼓舞。1980年代末,奧塞提亞民族主義組織「人民之聲」成立。1990年9月,南奧塞提亞自治州宣布脫離喬治亞獨立,引發第一次南奧塞提亞戰爭,最終由奧塞提亞民族主義者取得勝利[4]。
在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奧塞提亞民族主義者在與喬治亞政府的衝突中獲得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支援,衝突升級為高強度戰爭。戰後,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提亞的獨立。俄羅斯和奧塞提亞武裝的勝利也導致大量喬治亞人被驅逐出南奧塞提亞,總數至少達2萬人[5]。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其強烈的親俄情結,部分原因在於無論是在沙俄、蘇聯還是俄羅斯聯邦時代,俄羅斯始終支持奧塞提亞民族認同的維護和發展。因此,在2022年俄烏戰爭中,南奧塞提亞的民族主義者參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6]。
奧塞提亞民族主義還強調對「艾赫達烏」的認同,這是奧塞提亞人的一套獨特的文化和社會規範。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