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古斯特·昆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古斯特‧阿道夫‧愛德華‧埃博哈特‧昆特(August Adolf Eduard Eberhard Kundt,1839年11月18日 - 1894年5月21日)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以昆特管而聞名,用途為測量氣體。[1]
教育和職業
奧古斯特‧阿道夫‧愛德華‧埃博哈特‧昆特於1839年11月18日於施威林, 梅克倫堡- 施威林大公國誕生。昆特於1864年在萊比錫大學開始自己的研究生涯,隨後前往柏林大學研究。昆特起初投身於天文學,但在海因里希·馬格努斯的影響下,轉而投入物理學並於1864年以一篇關於光的去偏振論文畢業。[1]
1867年,昆特成為柏林大學的無記名講師。隔年,他被蘇黎世大學任命為物理學教授。1872年他被聘於斯特拉斯堡大學,在大學組織中發揮作用,並參與了物理研究所的建立。[1]
1888年,昆特返回柏林並接任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柏林物理學研究所所長職位與實驗物理教授一職。[1]
研究
做為一名物理研究學者,昆特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測定了各種氣體中的不同音速。在光方面,他研究了液體、蒸氣和極薄金屬膜的異常色散問題。 [1]
「昆特現象」指在磁力的作用下,蒸氣和氣體的中極化平面發生旋轉。為了進行金屬膜色散實驗,他用電解沉積法在鍍鉑玻璃上製作了至少2000個棱鏡。[1]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