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斯巴登號小巡洋艦 (1917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斯巴登號(德語:SMS Wiesbade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十艘科隆級小巡洋艦的二號艦,得名於1916年在日德蘭海戰期間被摧毀的第一代威斯巴登號。新艦於1915年在斯德丁的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並於1917年3月3日下水。與另外七艘同級艦一樣,由於船廠缺乏物資和人員,威斯巴登號的建造工程於1918年12月,即計劃完工的五個月前被迫中止,並至1920年拆解報廢。
Remove ads
建造
威斯巴登號是為替代1914年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被擊沉的小巡洋艦紐倫堡號而以「紐倫堡代艦(Ersatz Nürnberg)」[註 2]為代號進行訂購,並於1915年在斯德丁的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16年10月5日在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的情況下下水,並為紀念在日德蘭海戰期間被摧毀的第一代威斯巴登號而正式命名為威斯巴登號。接下來的舾裝工作進展非常緩慢,導致艦隻直至戰爭結束時仍未能投入使用。威斯巴登號與另外七艘同級艦一樣,由於船廠的物資和人員匱乏而未能竣工[2]。1918年12月,在距計劃完工尚餘五個月的工期時,工程被勒令叫停。[3]
1919年11月17日,威斯巴登號正式從海軍名錄中除籍。隨著既有的重建計劃無法落實,這艘尚未完工的小巡洋艦於1920年拆解報廢。[3]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