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娜塔莎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娜塔莎隕石坑(Natasha)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和雨海間山區中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俄語女性名,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和西北分別靠近較小的阿基斯隕石坑和潔罕隕石坑、東北偏北毗鄰歐拉隕石坑和托·邁耶環形山,萬玉月溪沿娜塔莎隕石坑西側坑壁縱貫而過,而皮耶鏈坑則伸展在它的西南面。娜塔莎隕石坑的北面橫亙了歐拉月溪,東北偏北稍遠處矗立著崎嶇的維諾格拉多夫山,它的西南方則坐落了綿延的喀爾巴仟山脈[1]。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19.98°N 31.16°W,直徑10.98公里[2],深約1.80公里[3]。
娜塔莎隕石坑外觀輪廓圓形,幾乎未受到較大的撞擊侵蝕。隕坑內外側坡面平整、陡峭,沿北側坑壁覆蓋有一群小隕坑,而南端壁沿上也嵌入了一座細小的撞擊坑。娜塔莎隕石坑最大高出周邊地形410米[3],內部容積約52.95立方千米[3]。坑內地表可能已被熔岩淹沒、抹平,坑底北部散布著許多小撞擊坑,其中一些構成了一串從東南向西北延伸的鏈坑;南部地表上則交織著一些來自哥白尼環形山的射紋束。
在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前,該隕坑曾被稱作衛星坑「歐拉 P」(即「衛星坑標記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來命名)。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