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婆蘇吉蛇
巨蛇科婆苏吉蛇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婆蘇吉蛇屬(學名:Vasuki)是印度中始新世納瑞迪地層中的一種已滅絕的蛇屬。本屬只有一個物種,即印度婆蘇吉蛇(V. indicus),從幾塊脊椎骨上可以得知。據估計,婆蘇吉蛇的體長在10.9公尺至15.2公尺之間,是已知最大的沼澤蛇類。根據估計長度的上限,婆蘇吉蛇將成為迄今發現的最長的蛇。
Remove ads
發現和命名
婆蘇吉蛇正模標本 IITR/VPL/SB 3102-1-21 是在印度西部古加拉特邦卡奇縣帕納德羅褐煤礦的納瑞迪地層沉積層中發現的。該標本由27節前椎骨組成,其中一些椎骨被發現時是連接在一起的[1]。化石材料是在2004年之後的一段時間發現的,初步分析表明該化石材料與鱷魚有親緣關係,無需進一步審查[2]。
2024年,根據這些化石遺骸,印度婆蘇吉蛇被描述為一種新的蛇屬和蛇種。屬名「Vasuki」指的是印度教神話中的同名神蛇婆蘇吉。種小名「indicus」指的是印度,即發現婆蘇吉蛇化石的國家[1]。
描述
婆蘇吉蛇的體長估計值來自預測迴歸方程式[1]:一個基於顴骨後寬度[3],另一個基於顴骨前寬度[4]。前一個等式所得的體長範圍為10.9公尺至12.2公尺,而後一個等式所得的體長範圍為14.5公尺至15.2公尺。雖然婆蘇吉蛇的脊椎尺寸小於泰坦巨蟒,但最大的長度估計值表明其身體比泰坦巨蟒長[1],後者長約13公尺[5]。
分類
在系統發生學分析中,婆蘇吉蛇被認為是已滅絕蛇類巨蛇科支系的成員,是由瑪德松那蛇(晚白堊世印度)和非洲巨蟒(晚始新世北非)組成的支系的姊妹群。它是體型中等偏大的巨蛇科的一個支系的成員,而該支系又是體型較小的巨蛇科的一個支系的姊妹類群。結果顯示在下面的支序圖中:[1]
巨蛇科 |
| ||||||||||||||||||||||||||||||||||||||||||||||||||||||||||||||||||||||||||||||||||||||||||||||||||||||||||||
古生態環境
與泰坦巨蟒等其他大型蛇類不同[3],婆蘇吉蛇可能不是水生動物。與相關的蟒蛇類和現代蟒蛇類相比,它的脊椎形態表明它的生活方式是陸生的(或可能是半水生的)。婆蘇吉蛇化石沉積在後沼澤。現存的大型蟒蛇也生活在類似的生境中[1]。
人們從納瑞迪地層中了解到婆蘇吉蛇,該地層可追溯到中始新世[1]。在這一地層中還發現了鯰魚、海龜、鱷魚和早期鯨目動物的化石,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是婆蘇吉蛇的獵物[6]。此時,印度在很大程度上與亞洲隔絕。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