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宅口興太宮
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宅口興太宮是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間廟宇,主祀為中壇元帥(當地莊民則稱太子爺),陪祀則是虎爺將軍,是舊時學甲十三莊學甲下社莊頭中的宅口聚落角頭廟。也因是屬整個學甲47角頭,故而在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與學甲刈香的兩大活種中,也是基本參與廟宇之一,其在學甲慈濟宮代表的選區為學甲下角選區。[1][2]
廟宇位置與行政區,在日本佔據臺灣時期,曾經與東竹圍和為學甲七保,惟臺灣光復之後東竹圍又再行分出。另,在原先學甲在鎮級城鎮時屬於百福里轄區,惟於2006年時學甲鎮進行一次行政區域調整,將慈生里與百福里合併為慈福里。之後在2010年12月25日起臺南縣市合一,原來鎮改成區級單位,並再度實施里鄰調整,惟此次調整未再更動,故目前興太宮仍位於學甲區慈福里境內。[3][4][5]
建廟沿革
興太宮奉祀中壇元帥(太子爺)有相當久遠時間的歷史,最遠時日可追溯自乾隆年間(1736-1796年),當時既有李氏家族先祖,來臺前便自大陸祖籍地泉州府同安縣十七都山邊鄉唐北社,恭迎中壇元帥(太子爺)金身渡海來臺並駐駕於宅口角,從來臺至今己有二百餘年。[6][2][3]
只是初始供俸時礙於各項生活環境因素,當時並無建廟予以奉祀神尊,僅僅是將元帥的金身輪流供奉於當科(年)的爐主家中,此情形一直延續到1974年初,當年由李氏族中耆老倡議建廟,並且又到族人們的一致認同,於是同年臘月開始動土興建廟宇,且於次年(1975年)落成並立廟名為興太宮,同時於十二月九日進行入火安座儀式。[7][2][3]
軼事
相較於其他一般聚落宮(公)廟的興建,宅口興太宮的情形較為其他廟宇迥異,原因是在宮廟的籌建委員全由李氏家族來擔任,這種內部運作情形猶如是一座「家族」廟形式,同時在莊廟也是甚少見到的。此外,以鐵牛車拖行的-「五虎平西」藝閣,是一個相當具有特色的陣頭,在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科儀中,也曾獲得信眾喜愛的十大陣頭之一。[8][9][10][7][11]
興太宮及宅口的建莊與李氏先祖5兄弟有一段傳說故事,興太宮是清乾隆年間由李氏先祖迎請自大陸福建。而宅口建莊則緣起於大廟慈濟宮酬神戲,起因為宅口的李陣等五兄弟強行要求廟公開演大戲,歷經一段與苓仔寮莊民紛爭之後,在宅口當地人勸說下,就定居下來保護當地居民,並且李家兄弟亦開出條件不必輪值慈濟宮的爐主頭家。[3][6]
李賜端是學甲當地知名的書法家,其為宅口角李的後代,而李是的墨寶也出現在學甲以及鄰近城鎮的一些宮廟之內,宅口興太宮、下社仔白礁宮、山寮東明宮、南鯤鯓後殿、佳里六安宮等廟宇都能看到李氏撰碑墨寶,在興太宮廟內的作品則於兩面牆壁上。此外,興太宮的門神也是廟宇彩繪藝術名師潘岳雄所繪。[7][6]
Remove ads
圖集
-
正面
-
正門
-
主祀太子爺
-
沿革碑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