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城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城支線(日語:安城支線/あんじょうしせん)是連接愛知縣安城市南安城站至國鐵(現時:JR東海)安城站之間的名古屋鐵道(名鐵)鐵道路線。為西尾線的支線[1]。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如沒有特別指明,資料截至路線廢除前一刻
歷史
現時西尾線新安城站至西尾站之間是由碧海電氣鐵道(碧電)建設。而在中國抗日戰爭時候,碧電建設了連接碧電線南安城至省線安城之間的支線,以用作運送貨物與連接東海道本線。那支線在1939年(昭和14年)12月25日起開始貨運業務[注 1]。而鄰接省線安城站的碧電貨運車站則名為新安城站[注 2][8][6]。
在1944年(昭和19年)3月1日,碧電合併至名古屋鐵道(名鐵)。舊·碧電線全線改名為碧西線[6]。在1948年(昭和23年)5月16日,再改名為西尾線,而南安城至新安城之間成為了西尾線的安城支線[7][1]。
後來在1950年(昭和25年)舉行第5回國民體育大會(愛知國體),壘球的會場定於安城町內。在同年10月28日起5日間,安排了臨時客運列車行走該支線。隨後在翌年3月21日起,正式開設客運班次行走該支線[7]。隨著開設客運業務,新安城站改名為安城站,與國鐵共用車站,車站業務委託國鐵負責[7][9]。
但是,安城支線的主要客源都是上班與上學乘客,因此日間時段會比較冷清[7]。名鐵比較重視於自家路線連接至名古屋,因此對於此線連接國鐵來說是比較冷淡。使支線內的列車只會在支線內行走,並且班次也較少[9]。後來在1960年(昭和35年)3月27日,當時的西尾線架空電纜電壓提升時,雖然此線也同時提升電壓,但是由於貨運量減少,因此計劃把此線的客運服務由巴士取代。最後在翌年1961年(昭和36年)7月30日廢除[6]。
Remove ads
- 1939年(昭和14年)12月25日 - 碧海電氣鐵道南安城站至新安城站之間的貨物支線開通[5][注 1]。
- 1944年(昭和19年)3月1日 - 名古屋鐵道收購碧海電氣鐵道,成為名古屋鐵道碧西線的一部分[6]。
- 1948年(昭和23年)5月16日 - 碧西線改名為西尾線,南安城站至新安城站之間名為安城支線[7][1]。
- 1950年(昭和25年)10月28日 - 為了運送第5回國民體育大會的觀眾。在同年11月1日前開設臨時的客運業務[10]。
- 1951年(昭和26年)3月21日 - 正式開設客運業務[10]。新安城站改名為安城站,與國鐵共同車站[7]。
- 1960年(昭和35年)3月27日 - 架空電纜升壓至1,500 V[6]。
- 1961年(昭和36年)7月30日 - 全線廢除[6]。
-
安城支線跡地(左邊的道路)
-
安城支線分岔處是位於JR安城站的東南方
配線圖
← 今村 方向 |
![]() |
→ 西尾 方向 |
圖例 參考文獻: 清水武、田中義人《名古屋鐵道車輛史 下卷》 Alpha Beta Books,2019年。ISBN 978-4865988482。 |
運行形態
截至1960年(昭和35年)1月,南安城站至安城站之間的乘車時間為約4分鐘。所有列車只會在支線內行走[9]。並且一列列車會同時載客和載貨[7]。
行走安城支線的司機是由西尾乘務區負責。在末期由南安城站的站內司機負責[11]。
車輛
當初以貨運線身份開業時,貨運列車是由電力機車或電動列車牽引鐵路貨車。在1941年(昭和16年),名鐵與三河鐵道合併後,三河鐵道的200形(舊・岡崎電氣軌道200形)變為名鐵Mo460形,並且開始在碧西線上行走,有時也會行走安城支線[8]。在1943年(昭和18年),一度被除籍的前貴賓車廂ToKu2號電動列車進行維護後再次役入服務,型號變更為Mo40形(在1948年再改為Mo85形),開始用作牽引鐵路貨車。在開設客運業務後,開始使用安城支線的專用車輛[9][8]。當時會使用Mo85形載客,並且由該車輛牽引4至5架棚車[8]。
Mo85形在升壓至1,500伏特時退役。隨後由Mo1080形(前・三河鐵道De100形)等木造車輛行走支線[13]。
關於運送貨物時作使用的電力機車方面。在600伏特時代使用DeKi360形,在1,500伏特時代使用DeKi370形[14]。
-
Mo40形/Mo85形
(圖中是除籍前的DeShi550形時代) -
Mo1080形
(圖中是三河鐵道De100形時代)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注腳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