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妮·華達
法国摄影师、导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妮·華達(法語:Agnès Varda,法語:[aɲɛs vaʁda],1928年5月30日—2019年3月29日),法國攝影師及導演。出生於比利時伊克塞爾市,為法國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人物之一。她的電影專注於實現紀錄片現實主義,闡述女性主義議題,以及製作其他具有實驗風格的社會評論,有「新浪潮祖母」之稱。2019年3月29日因乳癌於家中過世。[1][2]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5月3日) |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8年5月17日) |
Remove ads
生平
安妮·華達原名阿萊特·華達(Arlette Varda),於1928年5月30日於比利時伊克塞爾出生。母親Christiane (婚前原姓 Pasquet)來自法國塞特,父親Eugène Jean Varda則來自安那托利亞的希臘難民家庭,以工程師為業。[3]父母育有五名子女,而她排第三。18歲時,她正式改名為Agnès。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她和家人居於塞特的小船上。安妮·華達在索邦神學院取得文學及心理學學士[4],她形容移居巴黎的過程實在痛苦,令她來到這個灰色、冷漠和悲傷的城市時,留下恐懼的回憶。她無法與索邦神學院的同學相處,並認為課程古板無聊,與年青人的需要不符。
華達原意修讀藝術史,並成為博物館策展人,但結果她決定往法國沃吉哈攝影學校修讀攝影,她亦曾在法國美術學院學習藝術史及攝影[5] 。成為法國新浪潮主力前,她曾是硬照攝影師,於是她一直在攝影及電影形式之間流動,她曾言:「我拍照,或者電影。或者,將電影放到照片去,又或將照片放到電影去。[6]」華達以攝影開展事業,通過拍攝家庭照和婚禮,很快賺到生活費,但隨之她就想從事創作,探求構圖、形式和意義上的問題[6]。1951年她的友人Jean Vilar創立了國立人民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Populaire),並聘請華達為官方攝影師。事實上在這份工作以前,她已曾在亞維農節擔任舞台攝影師.[5],其後1951年至1961年期間,她在國立人民劇院工作,此十年間她的知名度日增,並在歐洲各地從事新聞攝影工作。
她的攝影為她其後的電影帶來不少意念,她憶及拍攝第一套電影短角情事,她當時毫無經驗,亦未曾擔任助手或唸電影學校,她就把她想拍攝的一切都拍照,參考照片以安排鏡頭。而她開始以硬照攝影的經驗拍電影,包括鏡頭角度、拍攝距離、鏡頭及燈光等等。
她在1958年居於巴黎時邂逅法國演員及導演傑克·德米,翌年開始同居,1962年正式結婚,直到傑克·德米於1990年去世,兩人育有一子Mathieu Demy,而婚前華達與Antoine Bourseiller有一女Rosalie Varda。2017年,華達的電影最酷的旅伴由女兒擔任監製。
1971年,她聯署「343蕩婦宣言」,是聯署的343位女性其中一人。宣言由西蒙·波娃撰寫,聯署人承認她們曾經接受墮胎,但是當時法國墮胎為非法行為,她們要求法國政府將墮胎合法化。
電影生涯
華達是現代法國電影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早在法國新浪潮前已開始拍攝電影,而短角情事包含不少法國新浪潮的重要元素。當她以拍攝硬照為業時,她漸漸對拍攝電影產生興趣。縱然當時華達對這個媒介所知不多,甚至在二十五歲時,也只看過大約廿部電影。她後來憶及寫作第一份劇本時,「就像第一次寫書的作家,我寫完以後卻自忖,我想拍攝這個劇本,所以我和一些朋友組成合作社,開始拍攝。」她發現拍攝電影並非易事,比起寫作小說自由度較小,然後她以直覺和女性化的方法完成。華坦亦言,在拍攝短角情事時,她想拍攝一套回應時代的電影,而非跟隨傳統標準。[7]
獎項與榮譽

2007年,華達獲頒法國國家功績勳章大軍官勳位[9]。兩年後,尼古拉·薩科吉授予她法國榮譽軍團高等騎士勳位[10]。
2010年5月,華達因其成就而獲得坎城影展平行單元導演雙週金馬車獎[11]。9月,比利時列日大學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12]。
由於她對於電影的保存及修復做出了極大貢獻,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於2013年坎城影展上頒發FIAF獎予她[13]。該年稍早,法蘭索瓦·歐蘭德也將她晉升為法國國家功績勳章大十字勳位[14]。
2014年8月10日,華達受頒盧卡諾影展的榮譽金豹獎,她是繼琪拉·穆拉托娃後,第二位獲得該獎的女性[15]。同年12月獲得由歐洲電影學會所頒發的終生成就獎[16]。
2015年,華達獲得了坎城影展榮譽金棕櫚獎,該獎是頒發給其電影作品有重大影響力,但從未獲得金棕櫚獎的導演,她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17]。
2017年4月16日,華達被晉升為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勳位[18]。同年11月11日,她因對於電影界的貢獻而獲頒奧斯卡榮譽獎,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19]。
2019年,華達逝世之後,坎城影展以她在拍攝《短角情事》時的照片作為主視覺,向她致敬[20]。
2023年12月13日,華達被谷歌塗鴉選為版面人物。
Remove ads
2018年,憑藉著《最酷的旅伴》,華達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提名,成為該屆最年長的提名者(比以《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獲得提名的詹姆士·艾佛利大8天)[21]。
2019年,英國廣播公司邀請來自84個國家共368位的電影專家共同票選出百大女導演電影榜單。華達為榜單中最多作品的導演,共有六部上榜。分別為《沙灘上的安妮》、《一個唱,一個不唱》、《艾格妮撿風景》、《幸福》、《無法無家》,以及榜單第2名《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22][23]
主要作品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