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8年美國影藝學院頒發典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英語:90th Academy Awards)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為表彰2017年度傑出電影所頒發的獎項,頒獎典禮訂於2018年3月4日在加州洛杉磯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共計頒發了24個類別的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學院獎」)。頒獎典禮由美國廣播公司轉播。[3]吉米·坎摩爾繼上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後再度接下主持棒[4],該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是繼1974年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以來收視率最低的一屆。
Remove ads
入圍及得獎名單
提名名單於太平洋時間2018年1月23日上午5點22分(UTC13點22分)。在加利福尼亞州貝弗利山山繆·高德溫劇院公布,由演員安迪·瑟克斯和蒂芬妮·哈戴許公布提名[5]。《水底情深》以13項提名領跑,《敦克爾克大行動》則以8項緊隨其後[6][7]。











註:得獎者將以標示[8]。
Remove ads
2017年11月11日,學院頒發第9屆理事會獎[9]。奧斯卡榮譽獎得獎名單如下:
奧斯卡特別成就獎得獎名單如下: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因《肉與沙》的虛擬實境獲獎[14][15]。
以下17部電影獲得多項提名[16]:
以下6部電影獲得多項大獎[17]:
頒獎及表演嘉賓
Remove ads
Remove ads
提名與獲獎個人紀錄
- 瑪麗·布萊姬 - 因《泥沼》入圍最佳女配角與最佳原創歌曲2個獎項,是首位在同一年入圍演技獎和詞曲獎的人[21]。
- 葛莉塔·潔薇 - 以《淑女鳥》入圍最佳導演,成為第5位此獎項的女性入圍者[22][23]。
- 詹姆士·艾佛利 - 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獲得最佳改編劇本,以89歲成為奧斯卡影史上最年長的得獎者,同時也是最年長的男性入圍者[24][25]。
- 蕾切爾·莫里森 - 因《泥沼》成為首位最佳攝影的女性入圍者[26]。
-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 - 以《金錢世界》入圍最佳男配角,以88歲成為最年長的演技獎項入圍者。2012年,柏麥以新手人生奪得最佳男配角,亦為演技獎最年長的得獎者[27]。
- 安妮·華達 - 以《最酷的旅伴》入圍最佳紀錄長片,因89歲而成為奧斯卡影史上最年長的入圍者[28][註 1]。
典禮資訊

雖然去年頒獎典禮的口碑褒貶不一,學院還是連續第二年聘請麥克·迪·盧卡與珍妮佛·陶德擔任製片人[29]。2017年5月,吉米·金摩據宣布將回歸,連續第二年擔任主持[30]。再度被選為典禮司儀,坎摩爾表示他很震驚:「主持奧斯卡算是我職業生涯的一大亮點,很感謝雪莉兒(學院主席)和唐恩(執行製片),也謝謝學院讓我回歸,和我最喜歡的兩個人邁克·迪·盧卡和珍妮佛·陶德共事。如果你覺得我們會搞砸今年的結尾,請坐等,直到你看到我們為90周年的節目計劃了什麼![31]」吉米十分賣力地宣傳典禮,拍攝了多則廣告,還在他的脫口秀節目中討論。
2017年2月4日,據宣布典禮和奧斯卡暖場秀的時間將會變更,由於轉播時間比之前提前了半個小時[32][33]。本屆提名揭曉儀式出現了琵豔卡·喬普拉、羅莎瑞·道森、蓋兒·加朵、莎瑪·海耶克、蜜雪兒·羅德里奎茲、柔伊·莎達娜、莫莉·香儂、瑞貝爾·威爾森和楊紫瓊分別獻映的展現各獎項特色的小短片[34][35]。
依照往屆傳統,上一屆的最佳男主角一般在下一屆頒發最佳女主角獎,但去年的影帝凱西·艾佛列克身陷性騷擾官司,他不打算出席典禮[36][37]。茱蒂·佛斯特和珍妮佛·勞倫斯頂替他發獎[38]。最佳男演員獎由珍·芳達和海倫·米蘭頒發[39]。自頒錯獎後,華倫·比提和費·唐娜薇今年再度頒發最佳影片獎[40][41]。
舞會後不久,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的獎盃被一名持有典禮後晚會門票的男子特瑞·布萊恩特(Terry Bryant)偷走,15分鐘獎盃被找回[42]。布萊恩特自己拿著獎盃拍了短影音,還告訴其他客人自己是得獎者[43]。之後大廚沃爾夫岡·帕克的攝影師認得布萊恩特不是得獎者,當場將他拿下,將獎盃還給了影后[44]。學院發表聲明:「最佳女演員獎得主法蘭西絲·麥朵曼在昨晚的舞會中和她的奧斯卡獎短暫分別後,高興地重聚。據稱小偷被一名攝影師、我們身手敏捷的學院會員及保安團隊拿下[45]。」儘管麥克多曼德同意放過布萊恩特,他還是被洛杉磯警察局逮捕,被控以偷竊重罪。在星期三的聽證會上,法官裁定「他沒有棄保潛逃的風險」,判他無需繳納保釋釋放,他將於2018年3月28日出庭[46]。
截至2018年1月23日提名揭曉,九部最佳影片提名作品北美地區票房共計5.682億美元,片均6310萬美元。其中,《敦克爾克大行動》票房最高,達1.88億。《逃出絕命鎮》1.756億位列第二,之後依次為《華盛頓郵報》(4570萬)、《最黑暗的時刻》(4100萬)、《淑女鳥》(3910萬)、《意外》(3220萬)、《水底情深》(3040萬)、《以你的名字呼喚我》(910萬)和《霓裳魅影》(630萬)[48]。36部提名作品中,有15部登上年度電影票房50強榜,其中只有《可可夜總會》(第12位)、《金剛狼3:殊死一戰》(第15位)、《敦克爾克大行動》(第18位)、《逃出絕命鎮》(第16位)、《娃娃老闆》(第19位)和《萌牛費迪南》(第35位)獲最佳影片、最佳動畫長片獲導演、表演或編劇類獎項提名。其他獲得提名的50強有《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第1位)、《美女與野獸》(第2位)、《星際異攻隊2》(第8位)、《金剛:骷髏島》(第17位)、《猩球崛起:終極決戰》(第20位)、《奇蹟男孩》(第33位)、《大娛樂家》(第29位)、《極盜車神》(第41位)和《銀翼殺手2049》(第36位)。
Remove ads
節目獲得媒體褒貶不一的評價。評論家認為典禮和坎摩爾的主持中規中矩。《華盛頓郵報》的漢克·斯圖艾佛寫道:「坎摩爾連續第二年亮相,轉播除了要尖刻可靠,什麼都不需要,幽默的主持人的表現掌控大局、能言善道,最出色的是——我忘記了。我們不是在締造娛樂圈的歷史,只不過是試著讀過又一個奧斯卡之夜罷了。」[49]《Vulture》的大衛·埃德爾斯坦寫道:「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出色、最鼓舞人心、最純粹受歡迎的奧斯卡獎轉播,它在實際獎項方面也是最令人失望的。」[50]《名利場》的理察·勞森(Richard Lawson)寫道:「貴為主持,坎摩爾處理得小心謹慎且恰當......總而言之,星期天典禮的表現令人敬佩,承認了圍繞在旁的所有動盪,同時保留了愚蠢廉價的包袱,我們許多人都是衝著這些轉台看奧斯卡的。」[5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布里安·勞利(Brian Lowry)打趣道:「奧斯卡是一頭身強體壯的猛獸,總之試著討好許許多多的大人物。儘管目的是在今年的整個典禮期間,始終保持慶祝基調,既不忽視外部世界,也不冷落房間中的大佬們,主持吉米·金摩和典禮本身非常成功。」[52]
不過其他人的評論更尖刻。《綜藝》的莫琳·瑞恩表示:「所有事情都考慮到了,節目氣氛還是或多或少地低調。一般來說,節目要花上兩個小時才能起到麻木的效果,不過,儘管吉米·金摩表現出色,星期天轉播的開場還是讓人覺得有點遲鈍和疲乏。」[53]《紐約時報》電視評論詹姆士·波尼沃茲表示:「儘管目前好萊塢動盪不安,典禮還是主要集中在表面的慶祝和閃光上。處在耀眼的舞台中,典禮似乎被封印在巨大的空間中。臃腫是老大難問題,問題當然是表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受眾。」[54]《娛樂周刊》的達倫·芬奇(Darren Franich)寫道:「我們從今年的奧斯卡中得到了什麼樂趣?!確實是又長又臭的表演,但從哪剪呢?[55]」Deadline.com格雷格·伊萬斯(Greg Evans):「長達四個小時的節目有沒有容納奧斯卡史上的所有時刻?恐怕沒有。[56]」《舊金山紀事報》大衛·魏格丹(David Wiegand):「即便希望拍掌的噪音把觀眾留在家中,吵醒劇場中的人,除了老戲骨們的入場,其他的毫無亮點[57]。」《俄勒岡人報》專欄作家克里斯蒂·騰奎斯特(Kristi Turnquist)寫道:「值得尊敬嗎?當然了。這是不是一屆沉悶、嚴肅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沒錯,有點[58]。」
今年奧斯卡平均收視人口僅2650萬人,與去年相比下降了16%,這是自1974年首次由尼爾森收視調查進行統計以來,奧斯卡頒獎典禮平均收視人口首度跌破3000萬,創下歷史新低,去年雖然也曾創下歷史新低,但仍有3300萬人收看。[59][60]最終收視率公布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發布推文:「奧斯卡『史上』最低收視率!問題是,我們再也沒有明星了——除了你們的總統(開玩笑而已,別當真)![61][62]」坎摩爾則反擊:「謝謝你!『史上』民望最低的總統[63][64]。」
致敬
今年的致敬環節由珍妮佛·嘉納主持,艾迪·維達翻唱了湯姆·佩蒂的歌曲《金屋淚》[65],共有44名已故演員登場[66]。以下人士按出場先後順序排列:
- 約翰·艾維森 – 導演
- 托尼·安·沃克 – 髮型師
- 瓊·福雷 – 配音演員
- 沃特·萊斯利 – 放映技術員
- 查克·貝瑞 – 唱作歌手
- 勞勃·奧斯本 – 編劇、專欄作家、電視主持
- 吉爾·梅賽克 – 製片人
- 哈里·迪恩·斯坦頓 – 演員
- 泰倫斯·馬什 – 布景師
- 麗塔·里格斯 – 服裝設計
- 瑪麗·戈德伯格 – 選角導演
- 安東尼·哈維 – 導演、剪輯
- 德海斯·德佩 – 製作設計
- 黛博拉·沙斯諾夫 – 紀錄片導演
- 約翰·約翰森 – 作曲
- 強納森·德米 – 導演
- 麥可·巴爾蒙斯 – 攝影執導
- 雷斯·拉扎羅維茨 – 混音
- 伊德里薩·烏埃德拉奧戈 – 編劇、導演
- 喬·海姆斯 – 公關
- 約翰·赫德 – 演員
- 馬丁·蘭道 – 演員
- 格倫妮·海德利 – 演員
- 埃里克·桑布魯寧 – 電影剪輯
- 羅傑·摩爾 – 演員
- 山姆·謝普 – 編劇、演員
- 埃里森·夏爾默 – 製片、執行人員
- 約翰·莫羅 – 服裝設計
- 珍妮·摩露 – 演員、導演
- 洛倫·雅內斯 – 特技演員
- 喬治·羅密歐 – 導演、製片
- 蘭斯·霍華 – 演員
- 詩麗黛瑋 – 演員
- 中島春雄 – 演員
- 馬丁·蘭索霍夫 – 製片
- 姚志麗 – 演員
- 羅恩·貝克萊 – 化妝藝人
- 約瑟夫·博洛尼亞 – 演員、編劇
- 佛瑞德·J·科內坎普 – 攝影
- 莫瑞·勒納 – 紀錄片導演
- 唐·里柯斯 – 喜劇演員
- 鈴木清順 – 導演
- 伯尼·凱西 – 演員
- 沙希·卡浦爾 – 演員、製片
- 托馬斯·桑德斯 – 布景師
- 丹妮爾·黛麗尤 – 演員
- 傑拉德·格林伯格 – 電影剪輯
- 布拉德·格雷 – 執行製片、經理人
- 米瑞雅姆·科隆 – 演員
- 路易斯·巴卡洛夫 – 作曲
- 傑利·路易斯 – 喜劇演員、導演、編劇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