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福孔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福孔廟或安福文廟,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安福縣的一座孔廟,始建於北宋時期,曾是安福縣明清時期的官學的駐地,為清式建築,現存完整,今為安福縣博物館使用,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安福孔廟由縣令李康成主持修建於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1],同時也是縣學所在地。元祐五年(1090年),其隨安福縣衙遷至距離舊縣府一里的地方,即今安福中學校址,南宋紹興十三年(1142年),遷建於今址丹霞觀[2]。落成後,安福孔廟曾多次遭遇兵燹破壞,又經幾次大修[3]:476,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縣余夔按朝廷規定的形制重建,漸成今制[4]。
1987年12月,安福孔廟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的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39,1996年,安福縣博物館成立時,借用文廟作為展覽場所,並沿用至今[5],2013年3月5日,安福孔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之後觀光客逐漸增加,孔廟也成為安福縣內重要的公共藝文設施[7]。
建築
據史籍記載,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建後的孔廟有大成殿、兩廡二十四間、戟門、明倫堂、櫺星門、日新與時習二齋、庫房、饌堂、牲房、儒林門、教諭廳等建築,大成門前則有泮池,池塘上還架有石砌的狀元橋,建築的規制則與皇宮相似[8]。
安福孔廟現存建築的主體結構多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修繕,為清式宮廷建築[9],其南北長64公尺,東西寬42公尺,建築占地面積約2,688平方公尺[5],四周圍牆皆為紅色[3]:476,中軸分明,左右對稱。經過青雲橋、櫺星門及圜橋後即為大成門,其左右有名宦祠與鄉賢祠,主體建築大成殿在大成門後,由磚瓦及木材建成,其脊高13公尺,屋頂為歇山頂、飛檐斗拱,並鋪設有琉璃彩瓦[5],內立有孔子、孟子、荀子及20位安福出身人物的塑像,殿宇旁則刻有各式雕刻,並繪有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的圖案[8],大成門前則有泮池,池塘上亦有狀元橋,均經過多輪維修[10]。安福縣博物館建立後,孔廟的部分建築被開闢為文物展館[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