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宏頜魚屬

史前肉鰭魚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宏颌鱼属
Remove ads

宏頜魚屬屬名Megamastax,意為「大嘴巴」)是生活在4.23億年前的志留紀晚期的一類肉鰭魚。在宏頜魚屬被發現之前,人們認為泥盆紀以前的有顎脊椎動物(有頜類)在大小和變異上都是有限的。宏頜魚屬目前只發現了頜骨,據估計它體長約1米(3英尺3英寸)。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宏頜魚屬的化石在雲南曲靖寬堤組被發現。鈍齒宏頜魚的正模標本為IVPPV18499.1,是一個完整的左下頜骨。另外兩個標本,IVPP V18499.2(部分左下頜骨)和IVPP V18499.3(右上頜骨)被認為屬於該物種。[1]

宏頜魚屬的屬名在希臘語中意為「大嘴」,詞源為megalos(大)和mastax(嘴巴)。這個物種的種加名amblyodus可翻譯為「鈍牙」。[1]

描述

Thumb
宏頜魚屬的下顎 (F,G) 與其他志留紀時期的有頜魚類的對比

宏頜魚屬的頜骨、冠狀板、前關節骨雙凹關節窩使得它可以被確認為是一種肉鰭魚,這些是獨特的早期有顎魚類的頜骨和牙齒結構。雖然大多數早期的硬骨魚類在下頜邊緣只有一排鋒利的邊緣牙齒,但宏頜魚屬有兩排邊緣小牙齒。此外,宏頜魚屬獨特地有一排大而鈍的牙齒,在每個下頜骨的內側邊緣融合成四個冠狀骨。類似的屬,如斑鱗魚屬鬼魚屬,在它們的五個冠狀體上有鋒利的尖牙,而孔鱗魚目四足形類動物則有象牙狀的牙齒和三個冠狀體。[1]

泥盆紀硬骨魚類的體形圖為指導,可以估計宏頜魚屬的下頜骨占全身長度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如果這是真的,那麼IVPP V18499.1的長度為0.65–0.9米(2英尺2英寸–2英尺11英寸),而IVPP V18499.2的長度為0.87–1.22米(2英尺10英寸–4英尺0英寸)。考慮到這些巨大的估計值,宏頜魚屬是已知最大的志留紀脊椎動物。[1]

Remove ads

古生物學

Thumb
一條宏頜魚正在捕食一群盾魚

宏頜魚屬長著圓形的冠狀牙齒,可能以長著硬殼的動物為食。現存的擁有這種牙齒的魚類,如眼斑鰻狼魚虎鯊,通常在顎前部有這樣的牙齒,與冠狀體分開。宏頜魚屬與這些魚類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牙齒和冠狀體貫穿整個顎部,這可能僅僅是由於它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捕獲獵物所致。[1]而志留紀脊椎動物體型較小,傳統上被視為是志留紀時期大氣含氧量低的標誌(大型脊椎動物容易缺氧)。最近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志留紀,陸生植物比以前所認為的更加成熟,並提供了一種以前未知的氧氣來源。此外,新的古生代大氣模型表明,在志留紀末期,大氣氧含量水平實際上在現代水平附近。[2]儘管還不能確定宏頜魚屬的大型化是這種大氣趨勢的結果,但在這一時期出現如此大型的魚類確實削弱了一種論點,即缺乏大型脊椎動物可以作為志留紀時期大氣氧含量低的證據。[1]

古生態學

晚志留世時期的中國出現了多種帶硬殼的動物,包括腕足動物軟體動物三葉蟲,甚至還有長著外骨骼的魚類如盾皮魚綱盔甲魚綱等。由於其體型龐大和捕食性的生活方式,宏頜魚屬被認為是地球上第一種成為頂級掠食者的脊椎動物。[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