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宮內廳

掌管日本皇室事務的政府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宫内厅map
Remove ads

宮內廳(日語:宮内庁くないちょう Kunaichō */?)是日本國政府中掌管天皇皇室皇居事務的機構,其前身為「宮內省」與「宮內府」。

快速預覽 宮內廳, 機構概要 ...

宮內廳除了負責與皇室有關的國家事務外,還有協助天皇接見外國駐日使節與舉行儀式相關事務;保管御璽國璽也是宮內廳的職責。

宮內廳過去是舊總理府外局,但現在非內閣府的外局(內閣府設置法第49條),而是內閣府下的獨立機關(內閣府設置法48條)[3]官報上會列在內閣府的「外局」第一位。

Remove ads

沿革

日本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年)頒布大寶令官制,首次出現類似後來「宮內省」的組織。

明治2年(1869年)7月8日,明治天皇依古代太政官制設立「二官八省」作為政府組織。此時仍遵循過去的大寶令設置宮內省,長官為宮內卿。1885年(明治18年)創立內閣制度,宮內卿由宮內大臣代替,但依循「宮中府中區別」原則,宮內大臣不屬於內閣成員。此時設有內大臣宮中顧問官日語宮中顧問官等官職。1886年(明治19年),宮內省下分2課5職6寮4局。1889年(明治22年)裁定舊皇室典範日語皇室典範 (1889年),確立皇室自律原則。1908年(明治41年),依皇室令日語皇室令施行宮內省官制,宮內大臣為輔弼天皇、處理皇室一切事務的機關。

1945年(昭和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宮內省除了1官房2職8寮2局,還有內大臣府掌典職日語掌典職御歌所日語御歌所帝室博物館日語帝室博物館帝室林野局日語帝室林野局學習院等13外局與京都事務所,職員高達6,200人。之後開始將宮內省事務轉移給其他機關或分離獨立以縮小規模。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施行,宮內省更名為宮內府,為內閣總理大臣所轄機關。宮內府在宮內府長官下設1官房3職4寮(侍從職、皇太后宮職、東宮職、式部寮、圖書寮、內藏寮、主殿寮)與京都事務所,職員數僅1,500人左右[4][5]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施行總理府設置法,宮內府改稱宮內廳,為總理府的外局。宮內廳長官下設宮內廳次長、1官房3職2部與京都事務所。2001年(平成13年)1月6日,內閣府設置法施行,宮內廳成為內閣府所屬機關。

Remove ads

廳舍

廳舍建於1935年(昭和10年),外觀沒有「宮內廳」的銘版。在明治宮殿燒毀至現在宮殿完成為止,本廳舍曾做為臨時宮殿使用。現在廳舍與宮殿之間設有走廊連接。

組織

宮內廳下設內部部局(長官官房、3職、2部)、2設施等機關、1地方支分部局。宮內廳長官與侍從長(侍從職長官)為認證官日語認証官。宮內廳的組織是沿襲自戰前制度,因此與其他省廳的組織架構有所不同。

侍從職與東宮職分別侍奉天皇一家、皇太子一家,因此在皇位繼承時,東宮職職員在皇太子一家就任天皇皇后後轉成侍從職,原來的侍從職職員則轉成侍奉皇太后皇太后宮職日語皇太后宮職,或侍奉新皇太子的東宮職。

負責宮中祭祀日語宮中祭祀掌典職日語掌典職屬於「內廷」的職員,非宮內廳或國家機關職員(國家公務員)。

幹部

  • 宮內廳長官
  • 宮內廳次長

內部部局

設施等機關

地方支分部局

長官

宮內廳的首長為宮內廳長官(宮內廳法日語宮内庁法8條1項)。宮內廳長官任免由天皇認證(同條2項)。1947年(昭和22年)5月日本國憲法施行時設立宮內府及宮內府長官,1949年(昭和24年)改稱宮內廳與宮內廳長官。長官職為認證官日語認証官。另外,宮內廳長官是特別職日語特別職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法日語国家公務員法2條3項10號)。

宮內廳長官統籌宮內廳事務及監督職員的服務(宮內廳法日語宮内庁法8條3項),並可請求內閣總理大臣發布內閣府令(同條4項)、發布告示(同條5項)、對所轄各機關及職員發布訓令或通達(同條6項)、皇宮警察相關事務、向警察廳長官要求採取必要措施(同條7項)等。

宮內廳長官多為舊內務省系官廳的事務次官或同等職位(警視總監)出身,一般由宮內廳次長升任。

更多資訊 任, 姓名 ...
  • 2001年(平成13年)1月6日中央省廳再編後廢止敘級制度
Remove ads

次長

宮內廳設有一位宮內廳次長(宮內廳法9條1項)。宮內廳次長負責協助長官、代理廳務、監督各部局事務等(同條2項)。

宮內廳次長不同於特別職的宮內廳長官,是一般職的國家公務員。

更多資訊 任, 姓名 ...
  • 1950年(昭和25年)6月1日以後無敘級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