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容洪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容洪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junghuhnii)為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發現者弗里德里希·弗蘭茨·威廉·容洪。1840年至1842年,他首次採集到了容洪豬籠草的標本。該物種自被發現以來其分類就較為混亂。其種加詞是由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命名,但其卻從未被正式發表過(亨利·尼古拉斯·里德利所命名的容洪豬籠草為欣佳浪山豬籠草(N. singalana)的同物異名)。[1]1994年,分類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將容洪豬籠草描述為「基於不足的標本材料,其疑似為獨立物種」。[2]實際上自採集到容洪豬籠草的模式標本後就再也未在麥克法蘭的意義上重新在野外發現。[1]其與邦蘇豬籠草(N. bongso)和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而分類學家簡·斯洛爾認為前者是容洪豬籠草的同物異名。[3]
被麥克法蘭非正式命名為容洪豬籠草的標本由容洪採集於北蘇門答臘省多巴胡附近的巴塔克地區。[1]里德利用於描述容洪豬籠草的欣佳浪山豬籠草標本由哈羅德·歐內斯特·羅賓遜(Harold Ernest Robinson)和塞西爾·博登·克羅斯採集於蘇門答臘占碑省葛林芝火山。[1]
在B·H·丹瑟1928年的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也提及了該類群。[4]
B·H·丹瑟將容洪豬籠草視為欣佳浪山豬籠草與血紅豬籠草(N. sanguinea)的疑似自然雜交種。[4]但實際上後者並不存在於蘇門答臘。[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