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察吾乎古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察吾乎古墓群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公元前十世紀至五世紀的古墓群。

快速預覽 察吾乎古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地理信息

察吾乎古墓群地處和靜縣察吾乎溝的洪積台地上,和靜縣城西北邊大約30公里處,烏拉斯台溝口東部約15千米,巴音布魯克東南邊[1][2]駱駝刺麻黃等耐乾旱植物生長在這裡[1]

古墓信息

察吾乎古墓群分布在洪積台地方圓5公里內,分為1號至8號墓地共約2000餘座墓葬,其中已發掘的墓葬692座[3]。察吾乎古墓群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分祭壇區和墓葬區[2]。墓葬形制共五種,分別是兩面砌石的豎穴石室墓、三面砌石的豎穴石室墓、四面砌石的豎穴石室墓、帶斜坡墓道的豎穴石室墓、豎穴土坯墓[4]

一號墓地

一號墓地處在察吾乎溝口的一處海拔為1340米台地上。墓地南北長大概250米,東西寬100米左右[1]。墓地北三十多米的山頭上有祭壇遺址[2]。一號墓地最早距今約3000至2500年,也就是西周至春秋早期。該墓地延續使用時間約300年[1]。 一號墓地特點有:石圍或石堆標誌在墓地地面上、墓室的主要材料是卵石、多人二次合葬墓占多數、周圍有兒童墓以及帶流罐等為隨葬陶器[1]

二號墓地

二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口南約3公里處,南北長大概750米,東西寬300米左右,共分布有122座墓葬。二號墓一些與一號墓特點類似如卵石砌築,主要實行多人二次合葬,兒童墓等。但與一號墓不同的是少見蓋板,帶流陶器減少,彩陶退化;小件銅器多;鐵器明顯增多。二號墓大概公元前635一45年,比一號墓稍晚,應處在春秋中晚期[5]

三號墓地

三號墓地被一約40米淺溝分為東、西兩片。其中東片南北長170米左右,東西寬大概10米,墓葬246座。西片南北長大概80米,東西寬60米左右,墓葬92座。三號墓地與一、二號墓內涵特徵並不類似。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或洞室墓,有木框或木棺葬具,是單人一次葬,隨葬陶器甚少。無兒童祔葬坑。據推斷,該墓除少數墓穴較早外,大部分為公元後145年之內,正當東漢前期,且出土一枚流行於王莽時期和東漢前期的規矩禽獸紋鏡,。因此,三號墓地的年代可以定為東漢前期[6]

四號墓地

察吾呼溝口四號墓地位於察吾呼溝溝口北側,呈長方形,南北長165米左右,東西寬大概65至80米。共清理墓葬248座,出土大量的陶、銅、木、銀器和毛織品等文物。其年代為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7]。四號墓地的兩組祭壇遺址分布在墓地的東北部的山腰處[2]

出土文物

古墓群共出土超過5000件文物[3]。其中值得注意的有兩件龍紋銅鏡,是新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龍型器物。作調藥治病的小木杯證明當時人們已經初懂醫藥知識。男性多有武器陪葬而女性陪葬物多為紡輪證明了當時已經有家庭分工[2]

意義

在1983年第一次對察吾乎古墓群進行考古工作後,確定了其為察吾乎溝口文化(察吾乎文化)並被學術界普遍公認[8]。察吾乎溝口文化目前包括察吾乎溝口一、二、四、五號墓地,哈布其罕一號墓地以及拜勒其爾墓地組成的察吾乎溝口類型,群巴克一、二號墓地、克孜爾水庫墓地、上戶鄉墓葬組成的群巴克類型。扎滾魯克一號墓、加瓦艾日克墓地、圓沙古城及其墓葬、包孜東墓葬組成的扎滾魯克類型[8]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