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實業補習學校
臺灣日治時期教育度下的一類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實業補習學校,為臺灣日治時期教育度下的一類學校,自1922年的第二次《臺灣教育令》頒布後陸續設置,屬於簡易型的實業學校,其設置彈性較大,可由州、廳地方經費設立,或由市、街、莊或市街庄組合設立[1]。實業補習學校的入學資格較實業學校小,專收初等教育公學校、小學校畢業者;修業年限為2年,得延長1年,實業學校則需5年。其教育性質偏向職業教育,以訓練技術性人員,可大致分為農業、工商業、及專收女性的家政類。由於較易入學,學費也較便宜,受到臺灣社會歡迎[2]。
概況
至1936年為止,臺灣設有40所實業補習學校,其中27所為農業類的實業補習學校。1937年進入戰時體制後,相關產業人力需求增加,工業類及家政類的實業補習學校成長快速[3]。在家政類的女學校中,亦有名為實踐女學校、技藝女學校、淑德女學校者。最早的家政女學校為1922年設置的臺南女子技藝學校,戰前共計有30所,其中位於台南州者即佔了11所之多。在戰後,近半數的實業補習學校仍作為職業學校,部分轉為普通高中、國中、少部分轉為國小,或是廢校。日本內地位因應戰時體制,於1935年實施《青年學校令》,廢止了實業補習學校,並將實業補習學校與青年訓練所合併為青年學校。而臺灣的實業補習學校則是持續設置至1944年。
臺北州
Remove ads
新竹州
臺中州
Remove ads
臺南州
Remove ads
高雄州
Remove ads
花蓮港廳
臺東廳
澎湖廳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