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臣艅犀尊

商朝晚期青銅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臣艅犀尊
Remove ads

小臣ㄩˊ犀尊,或稱小臣艅尊,中國商代晚期青銅器清代道光(一說咸豐)年間出土於山東省兗沂曹濟道兗州府壽張縣梁山,「梁山七器」之一。該器整體作雙角犀牛形,內底有27字銘文,記錄的是商王征伐夷方時,賞賜小臣艅若干貝幣,因而艅製作了這件器物來紀念。該器出土後流入美國,曾是國際奧委會主席艾弗里·布倫戴奇的收藏品,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1][2]

Thumb
小臣艅犀尊

出土與收藏

相傳,小臣艅犀尊於清代道光或咸豐年間(1821年至1861年間)出土於山東省兗沂曹濟道兗州府壽張縣梁山(今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同時出土的還有青銅鼎、甗等。這些青銅器器型莊嚴厚重,紋飾華麗繁縟,是商周青銅器的典型代表,合稱「梁山七器[3]。小臣艅犀尊在出土後流散海外,1920年代初被美國人艾弗里·布倫戴奇收藏。當時的布倫戴奇是一名富有的工程師和商人,熱愛收藏,而且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後來他曾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將小臣艅犀尊捐贈給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後,一直由該館收藏。[4][5]

器形

Thumb

按照器形,小臣艅犀尊屬鳥獸尊[a],為盛酒器。該器通高22.9厘米[b],長37厘米,整體作雙角犀牛形,器口開於背部,蓋已失。犀首前探,犀角翹起,雙耳豎起,身體豐腴,四足粗壯,整器光素無紋[1][7]體積感很強,表現出犀牛蹣跚行進的動態。[6]

野生犀牛在中國已經絕跡,在滅絕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僅在雲南有分布,但商代時期,犀牛不僅廣泛的分布於中國南方,在黃河以北也存在很多棲息地。小臣艅犀尊的器形寫實,塑造出了一頭顯得敦樸而富有氣韻的蘇門答臘雙角犀[8][9][5]

小臣艅犀尊是現在存世的唯一一件以犀牛為造型的商代青銅器。中國另有一件以犀牛為造型的青銅尊,也就是1963年陝西興平豆馬村出土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錯金銀雲紋銅犀尊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鑄造年代為西漢時期,比小臣艅犀尊的商代晚得多(晚商至西漢相差千餘年)。[5][10]

銘文

Thumb
銘文

小臣艅犀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腹內鑄銘文4行共27字:[11][5]

丁子(巳),王省夔(京),王易(賜)小臣艅夔貝,隹(唯)王來正(征)人(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1. 丁子(巳):丁巳日。殷人以干支紀日,商代干支中的「巳」被記作「」,而「子」被記作「[12]
  2. 王省夔(京):商王巡視了夔京。夔京為地名。
  3. 王易(賜)小臣艅夔貝:商王賞賜小臣艅在夔地俘獲的貝幣。易,通賜,賞賜。小臣,官職名,商朝從建立到滅亡一直都設有小臣這個官職,負責的事務也各不相同。夔貝,金文中賜貝往往冠有地名,表示所賜貝幣的俘獲之處。
  4. 隹(唯)王來正(征)人(夷)方:商王來征討夷方。唯,語氣詞。正,通征,征討。人方,即夷方東夷人的一支,分布在今山東一帶。
  5. 隹(唯)王十祀又五:商王繼位的第十五年。不同於周代的「王十又五祀」,商代都記作「王十祀又五」的形式,另如《版方鼎》的「唯王廿祀又二」。
  6. (肜)日:肜祭之日。

這段記載中對夷方的征伐,可與同時期的甲骨文和其他青銅器銘文相互印證。該器銘文中的「王」應是商代晚期君主帝乙帝辛,也就是在該器鑄造於帝乙或帝辛時期[5]

注釋

參考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