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花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花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graciliflora)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3][6]其種加詞「graciliflora」來源於拉丁文「gracilis」和「flos」,意為「小花」。存在於保和島、萊特島、呂宋島、民答那峨島、民都洛、班乃島、薩馬島及錫布延島。[3]其多分布於雲霧森林、亞山地森林海拔800至1280米處。模式標本採集於錫布延島海拔300米處。[3]長期以來,小花豬籠草被視為翼狀豬籠草(N. alata)的同物異名,直至2013年馬丁·奇克和馬修·傑布將其從翼狀豬籠草中分離出來,而當前的「翼狀豬籠草」只包括原先的「翼狀豬籠草」中來自呂宋島北部和中部的種群,這些種群的捕蟲籠具有發達的毛被,籠翼也更加發達;而之前置於翼狀豬籠草名下的小花豬籠草在園藝上被稱為「試管瓶翼狀豬籠草」或「翼狀豬籠草(園藝典型性狀)」。[3]鑑於這些特點,並結合翼狀豬籠草的園藝栽培歷史,當前園藝界已經普遍認為曾經被栽培得最廣泛的翼狀豬籠草實則是被已經從該物種當中分離的小花豬籠草[7][8]。

小花豬籠草屬於非正式的「翼狀豬籠草組」分類群下,其中還包括翼狀豬籠草、塞西爾豬籠草(N. ceciliae)、絕滅豬籠草(N. extincta)、科普蘭豬籠草(N. copelandii)、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N. hamiguitanensi)、奇坦蘭山豬籠草(N. kitanglad)、倉田豬籠草(N. kurata)、萊特島豬籠草(N. leyte)、民答那峨島豬籠草(N. mindanaoensis)、內格羅斯島豬籠草(N. negros)、拉莫斯豬籠草(N. ramos)、薩蘭加尼豬籠草(N. saranganiensis)及超基豬籠草(N. ultra)。[3][6][9][10]這些物種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特徵,比如葉柄具翼、捕蟲籠籠蓋下表面基部存在附屬物,及上位籠基部通常較寬。[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