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
Remove ads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hamiguitanensis)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漢密吉伊坦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海拔1200至1600米處。其一度被認為是小瓮豬籠草N. micramphora盾葉毛豬籠草N. peltata自然雜交種,之後其被認定是起源於雜交種的物種。[1][3][4]其矮胖的上位籠顏色的差異很大,可能具有紅色的斑點也可能通體黃色。[2]


快速預覽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 科學分類 ...

種加詞hamiguitanensis」來源於其產地——漢密吉伊坦山,及拉丁文詞尾-ensis」,意為「來源於漢密吉伊坦山」。

Remove ads

植物學史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在2010年被正式描述前就已被人們所知。2007年3月13日,維克托·B·阿莫羅索(Victor B. Amoroso)R·阿斯比拉斯(R. Aspiras)漢密吉伊坦山頂峰,特別是去往聖伊西德羅的路上採集到了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標本。該標本株生長於海拔1310米的山地森林邊緣。其編號為「V.Amoroso & R.Aspiras CMUH00006494」,存放於菲律賓民答那峨島布基農省慕斯萬山(Musuan)的棉蘭老中央大學植物標本館(CMUH)中。[1]

Thumb
漢密吉伊坦山,攝於2007年

2008年7月22日至24日, 托馬斯·格羅內邁爾(Thomas Gronemeyer)沃爾克·海因里希史都華·麥克佛生[3]對漢密吉伊坦山的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及其他物種進行實地考察。[1]在史都華·麥克佛生2009年5月出版的專著《舊大陸的豬籠草》中,該類群被確定為小瓮豬籠草盾葉毛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2]

2010年2月13日至14日,托馬斯·格羅內邁爾與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3]回到了採集地。[1]他們對大量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幼苗和成熟的攀援狀植株進行觀察,但並沒有發現具下位籠的植株。[1]這次漢密吉伊坦山實地考察的對象還包括小瓮豬籠草民答那峨島豬籠草N. mindanaoensis盾葉毛豬籠草[1]

2010年7月,托馬斯·格羅內邁爾、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沃爾克·海因里希、史都華·麥克佛生、弗朗索瓦·梅伊(Francois Mey)和維克托·B·阿莫羅索共同撰寫的關於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正式描述,其發表於史都華·麥克佛生的專著《食蟲植物及其原生地Carnivorous Plants and their Habitats的第二冊中。[1][5]編號為「V.Amoroso & R.Aspiras CMUH00006494」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1]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4米的高處。莖為圓柱形,成年植株莖的直徑為8至10公釐。節間距4至7公分。[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攀援莖的葉片具柄。葉片為橢圓形至長圓形,可長達25公分,寬至9公分。[注 1]葉尖鈍尖葉基漸狹成細管狀的葉柄,其可長達9公分。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羽狀脈豐富,斜向延伸至葉片邊緣。籠蔓大致與葉片等長;上位籠的籠蔓常具籠蔓圈[1]

尚未在野外發現成年的下位籠,僅記錄到蓮座狀植株的捕蟲籠。因此,還沒有關於其下位籠的正式描述。[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上位籠的下半部為漏斗形,上半部為圓柱形至略呈漏斗形。兩部分間具明顯的籠肩。其可高達20公分,寬至9公分。腹面的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籠口傾斜,基部向上拉伸,形成一個短唇頸通常為圓柱形,偶爾略微平展。其可寬達1公分,唇肋間距約0.3公釐,內緣具短唇齒,最長僅為1公釐。籠蓋為心形,寬達5公分。籠蓋下表面均勻的分布蜜腺,基部存在一個突出的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分叉的籠蔓尾,其可長達4公釐。上位籠通常通體奶白色,但也可能為黃底紅斑。唇可為奶白色、帶紅色條紋或深紅色。[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雄性花序長約70公分,寬約3.5公分,每個花梗帶兩朵花,部分花梗無苞片。該關於花序的觀測數據來源於2008年7月23日對模式產地植株的實地測量。[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通體披被淺棕色至白色的粗短毛被,葉緣尤為明顯。[1]

Remove ads

生態關係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東達沃省聖伊西德羅漢密吉伊坦山頂峰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海拔1200米至1600米處[1],特別集中於海拔1400米處[2]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主要陸生於原生的山地森林及其邊緣。尚未在漢密吉伊坦山頂峰山脊以下的高原矮小植被地區,即所謂的矮小森林發現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其通常生長於部分遮蔭,且降雨量極高的位置。漢密吉伊坦山為超基性岩山,但由於森林地表具有大量的腐殖質,所以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並不一定要生長在超基性土壤中。在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模式產地,肉眼觀察每50平方米約有2至3棵。但僅發現了幼苗和成熟的攀援狀植株,未發現具有下位籠的植株。[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與民答那峨島豬籠草同域分布,與小瓮豬籠草盾葉毛豬籠草生長於同一海拔區域;後兩者常見於光照更充足的開闊地。尚未發現關於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這可能是由於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花期與其他生長在漢密吉伊坦山的豬籠草不同。[1]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正式描述的作者們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評估了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保護狀況,將其列為易危。他們指出,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分布比小瓮豬籠草和盾葉毛豬籠草更局限,僅存在於漢密吉伊坦山上的幾個地點,且集中了大部分的種群。漢密吉伊坦山是漢密吉伊坦山山脈野生動植物保護國家公園(Mount Hamiguitan Range Wildlife Sanctuary National Park)的一部分,其只允許來訪者在嚮導的帶領下攀登漢密吉伊坦山。[1][2]如果東達沃省政府申請將漢密吉伊坦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獲得成功,那麼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野生種群在未來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1][2]

雜交起源

Thumb
Thumb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兩個假定親本:小瓮豬籠草的上位籠(左)和盾葉毛豬籠草的下位籠(右)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最初被假定為小瓮豬籠草盾葉毛豬籠草自然雜交種,這兩個物種也都存在於漢密吉伊坦山的高地山坡上。[2]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與其假定親本具有許多相似的形態特徵,例如其捕蟲籠形狀類似於小瓮豬籠草,而毛被類似於盾葉毛豬籠草。但它獨特的淺色上位籠是這兩個物種都不具備的(盾葉毛豬籠草的上位籠未知)[1][2]此外,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也處於不同的生態位;它通常生長於山地森林或森林邊緣部分遮蔭的地區,而小瓮豬籠草和盾葉毛豬籠草通常生長於更開闊的地區。[1]

野外的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穩定且相對同質,且未觀察到過渡型。因在模式產地發現了大量幼苗,所以該物種被認為是能自保持且獨立於假定親本的物種。考慮到這些因素,正式描述的作者們寫道:「我們認為這不可能是一個近期的雜交種,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並不處於特化的初級階段。」[1]但在食蟲植物資料庫中,分類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列為小瓮豬籠草與盾葉毛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6]

其他假定的雜交親本包括胡瑞爾豬籠草N. hurrelliana毛律山豬籠草有柄豬籠草N. petiolata[2]

Remove ads

相關物種

正式描述的作者們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與小瓮豬籠草民答那峨島豬籠草盾葉毛豬籠草進行了比較。這些物種被認為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1]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小瓮豬籠草的各方面均較小型,植株除花序外大部分無毛被。[1][7]民答那峨島豬籠草上位籠更為細長,形狀與其明顯不同。同時,民答那峨島豬籠草的葉片末端為急尖(或窄鈍尖[2],而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為鈍尖。[1]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獨特的捕蟲籠和籠蔓形態也與盾葉毛豬籠草不同。此外,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很容易長出上位籠和攀援莖[注 2],而盾葉毛豬籠草並不具備這樣的特徵。[1]

2013年,馬丁·奇克馬修·傑布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置於了非正式的「翼狀豬籠草組」中[9],該組還包括翼狀豬籠草N. alata塞西爾豬籠草N. ceciliae科普蘭豬籠草N. copelandii絕滅豬籠草N. extincta小花豬籠草N. graciliflora奇坦蘭山豬籠草N. kitanglad倉田豬籠草N. kurata萊特島豬籠草N. leyte民答那峨島豬籠草N. mindanaoensis內格羅斯島豬籠草N. negros拉莫斯豬籠草N. ramos薩蘭加尼豬籠草N. saranganiensis超基豬籠草N. ultra[9][10][11][12]這些物種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特徵,比如葉柄具翼、捕蟲籠籠蓋下表面基部存在附屬物,及上位籠基部通常較寬。[9][10]馬丁·奇克與馬修·傑布認為奇坦蘭山豬籠草與薩蘭加尼豬籠草很可能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之間存在密切的近緣關係,這也是翼狀豬籠草組中少數莖為具稜角的(薩蘭加尼豬籠草因葉柄翼而形成)。[9]

Remove ads

自然雜交種

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尚未被確認,但漢密吉伊坦山存在部分可能為其與小瓮豬籠草民答那峨島豬籠草盾葉毛豬籠草的雜交植株。[13]

注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