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9075) 1950 DA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行星29075
Remove ads

(29075) 1950 DA的臨時名稱是1950 DA,歸類為近地天體和有潛在威脅小行星,是直徑大約1.3公里(0.81英里)的阿波羅小行星[4]。它曾經是撞擊地球機率最高的天體之一[10]。在2002年,它有最高數值0.17的巴勒莫評級,可能在2880年與地球發生碰撞[11]。自那時以來,估計的風險已經多次更改。在2025年1月,撞擊地球的機率修正為1/2,600(0.038%),巴勒莫評級為-0.93[10]。自2018年起,它列在哨兵系統上具有最高累積的巴勒莫評級[12]。因為2880年在未來的100年之後,1950 DA未列入杜林危險指數(在2780年後對應杜林指數2)。

快速預覽 發現 [1], 發現地 ...
Remove ads
Remove ads

發現和命名

1950 DA卡爾·維爾塔寧於1950年2月23日在利克天文台首次觀測到[2]。它被觀測了17天[13],之後就因為觀測時間不足,使維爾塔計算的軌道解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失蹤了。在2000年12月31日,它重新被羅威爾天文台發現,並在2001年1月4日編號為2000 YK66[14]。但2小時後就確認是1950 DA[13][15]

觀測

Thumb
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小行星1950 DA雷達影像(彩色版本)
Thumb
2001年3月4日,阿雷西博天文台以雷達觀測48分鐘(旋轉37%)的1950 DA影片。

在2001年3月5日,1950 DA接近地球至0.0520726 AU(7,789,950 km;4,840,450 mi)的距離[16]阿雷西博金石天文台英語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從3月3日至7日都使用雷達研究它[13]

研究表明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為1.1公里,並架設這是一顆逆向旋轉[17]。由倫卡·薩魯諾娃和彼得·普拉韋奇英語Petr Pravec光學分析光變曲線表明它的自轉週期為2.1216±0.0001小時。由於它的自轉週期短和雷達的高反射率,1950 DA被認為有相當高的密度(超過3.5 g/cm³,假設沒有內部的張力),並且可能由組成[4]。在2014年8月,田納西大學的科學家確定"1950 DA"是由凡得瓦力凝聚在一起的碎石堆[18]

Remove ads

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1950 DA具有最佳測定的小行星軌道,其原因是[13]

  • 軌道相對於黃道有適度的傾角(12度)[2],減少了在軌道面上的攝動
  • 高精度的雷達天體測量,提供了距離和對可見光的波長測量的角度位置提供了補充;
  • 有68年的觀測弧[2]
  • 不確定的區域受到共振的控制[13]

主帶小行星(78) 黛安娜(直徑〜125公里)在2015年8月5日從距離1950 DA大約0.003 AU(450,000 km;280,000 mi)處掠過[13]。以這樣的距離和大小,黛安娜對它軌道的擾動,足以使2880年(730年後)的軌道路徑受到顯著的影響。此外,在這段期間的亞爾科夫斯基效應也將導致1950 DA的旋轉,使它的軌道略有變化。如果1950 DA繼續在它當前的軌道上運行,可能在2880年3月16日接近地球時,將會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里處掠過。因此,1950 DA撞擊地球的機會很低。在2015年12月7日得出的軌道解,顯示在2880年撞擊地球的機率只有8,300分之一(0.012%)[10]

1950 DA這樣大小天體撞擊釋放出的能量將對氣候生物圈造成重大的影響,也將對人類文明造成破壞性的影響。潛在撞擊的發現提高了人們對避免小行星撞擊的興趣。

相關條目

註解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