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尚書右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尚書右丞尚書台和後來的尚書省的屬官。

簡介

東漢開始設置,為尚書台佐貳官,在尚書左丞之下,品秩四百石。掌管廩假錢谷,假署印綬,管理尚書台專用文具和財用庫藏,和尚書左丞一起管理臺內庶務,保管文書章奏。

曹魏晉朝南朝為尚書省佐官,位次於尚書,和尚書左丞一起掌管尚書都省的庶務,率領各個都令史監督稽核各尚書曹、郎曹政務,監察彈劾百官。掌管本省庫藏廬舍、督錄遠道州郡文書章奏,兵士百工名籍、內外庫藏谷帛、刑獄訴訟、軍械、田地、戶籍、行政區劃、州郡長官免贈收捕等文書奏事。曹魏、晉朝、劉宋為六品,蕭梁八班,南陳四品、六百石。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定為四品中,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改為從四品。北齊為從四品,不掌管彈糾,管理省內用度雜物,監督駕部、虞曹、屯田、起部、都兵、比部、水部、膳部、倉部、金部、庫部諸郎曹的政務。

隋唐尚書左丞缺任時,右丞通判都省事,領右司郎中、員外郎,監督稽核兵部刑部工部三部十二司。隋朝從四品,唐朝正四品下,永昌元年(689年)到如意元年(692年)一度為從三品下。隋朝行台尚書省也有尚書右丞,為從四品。唐朝尚書令不常設,唐玄宗開元以後尚書僕射、六部尚書漸漸成為名譽職務,尚書省的政務開始由左丞、右丞主持。詔令經過門下省審核後,由尚書左丞、右丞覆審,有權封駁。尚書右丞加同平章事為宰相,入政事堂議政。

五代繼承唐朝的制度。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右司侍郎,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恢復唐制,長興元年(930年)改為正四品。

北宋初年為四品的寄祿官,不參預尚書省的事務。元豐改制後為正二品,位列執政,為副宰相。在六部尚書之上,參議大政,和左右僕射一起管理尚書省的事務。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廢除尚書右丞,改為參知政事

遼國尚書左丞為南面官,金朝元朝為執政,佐宰相治尚書省事,正二品。當時行台尚書省、行尚書省也有尚書右丞,在尚書左丞之上。後來元朝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尚書右丞被廢除。設中書右丞,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除中書右丞。

Remove ads

歷代

唐朝

高祖

裴晞

太宗

戴胄 魏徵 杜正倫 韋挺 劉洎 宇文節

高宗

段寶元 劉燕客 辛茂將 韋思齊 崔餘慶 源直心 楊昉 盧承業 李敬玄 皇甫公義 高審行 崔知溫 柳范 韋行詮

武后

張光輔 狄仁傑 李景諶 李元素 韋巨源 宋玄爽 韋安石 張知泰 敬暉

中宗

蘇瓌 裴元質

睿宗

劉幽求 陽嶠

玄宗

盧藏用 崔昇 劉知柔 張暐 倪若水 王丘 齊澣 韋虛心 韓休 席豫 姚奕 陸景融 張紹貞 宋鼎 崔翹 李道邃 韋見素 盧奐 李憕 劉彙

肅宗

劉秩 徐浩 裴遵慶 王維 崔寓 蕭華 盧元裕 杜鴻漸 崔渙

代宗

顏真卿 李涵 賈至 韋元甫 韓滉 庾凖

德宗

孟皞 柳載 元琇 趙憬 韓皋 盧邁 崔儆 袁滋 李元素

順宗

韓皋

憲宗

李鄘 裴佶 許孟容 衛次公 張賈 孔戣 韋貫之 崔從 張正甫

穆宗

庾承宣 衛中行 韋顗

敬宗

丁公著

文宗

沈傳師 王璠 溫造 宋申錫 崔琯 李固言 李虞仲 鄭肅 盧載 韋溫

武宗

高元裕 李讓夷

宣宗

蘇滌 周敬復 盧懿 夏侯孜

懿宗

鄭憲 鄭薰 李蔚 裴坦 獨孤庠 孔溫裕

僖宗

李景溫 崔蕘 崔沆 李景莊 張禕 楊希古 柳玭

昭宗

盧知猷 崔汪 崔澤 狄歸昌 李擇 杜德祥

宋朝宰執

Remove ads

參考

  • 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
  • 《中國歷史大辭典》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