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尼爾·巴爾卡特
以色列經濟產業部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尼爾·巴爾卡特(希伯來語:ניר ברקת;1959年10月19日—),以色列商人及政治人物。現任以色列經濟產業部長,曾於2008年至2018年間擔任耶路撒冷市長。
巴爾卡特在以色列國防軍服役六年,取得少校軍階,曾參與了第五次中東戰爭。退役後,巴爾卡特創立了軟體公司,開始涉足高科技行業和風險投資。2013年,巴爾卡特被《富比士》雜誌評為以色列最富有的政治家。他在擔任耶路撒冷市長期間從未領取正式工資,只是象徵性領取每年一謝克爾的報酬。巴爾卡特任內推動了耶路撒冷市旅遊業和商業發展,舉辦了該市首屆國際馬拉松和一級方程式展覽,但也因資金使用問題招致一些批評。
2015年12月,巴爾卡特加入以色列聯合黨,開始踏足國家政治。 在2019年議會選舉中,巴爾卡特成功當選以色列議會議員。任職期間,巴爾卡特支持擴大猶太人定居點的規模。2023年1月,巴爾卡特被任命為經濟和產業部長。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尼爾·巴爾卡特在耶路撒冷出生並長大[1]。他的父親扎爾曼是希伯來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母親是一名民族舞蹈教練[2]。他的祖父母分別是波蘭和俄羅斯的移民[3]。
巴爾卡特於1977年加入以色列國防軍第98傘兵師,連同預備役總計服役六年[2],晉升至少校軍階。服役期間,他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黎巴嫩代號為「移動行動」的戰場行動中負傷。巴爾卡特畢業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現與妻子貝弗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貝特哈凱雷姆社區。巴爾卡特夫婦育有三個女兒。[1]
商業生涯
巴爾卡特於1988年創立了軟體公司BRM,開始涉足高科技行業,該公司專門從事殺毒軟體開發[4]。該公司後來成為一家從事風險投資的孵化器公司,投資了Check Point和Backweb等多家公司[5]。後來,他協助創立了社會投資公司IVN(以色列風險投資網絡)。2007年,巴爾卡特參加了以色列版的風險投資電視節目《龍穴》,該節目供企業家們展示自己的想法,以獲得商業專家的投資[6]。
2013年《富比士》雜誌報道稱,巴爾卡特的淨資產估值為4.5億新謝克爾(約合1.22億美元),超過榜單上後三位政治家的淨資產總和,他也因此是以色列最富有的政治家[7][8][9]。2021年10月3日曝光的潘多拉文件中,他是565名在列的以色列人之一[10]。巴爾卡特在擔任耶路撒冷市長期間從未領取正式工資,只是象徵性領取每年一謝克爾的報酬[7][11][12]。
政治生涯
尼爾·巴爾卡特的政治生涯起步於漸進式參與。在深入接觸耶路撒冷教育體系並持續投入慈善事業後,他逐漸轉向政壇。1999年,巴爾卡特家族通過投資非營利性非政府組織斯努尼特網絡學習促進中心(Snunit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Web Based Learning),開始系統性研究耶路撒冷的教育差距問題。該機構致力於運用網絡資源提升在線教育質量,促進以色列社會中的個人與社會成長。巴爾卡特視此次投資為自己涉足耶路撒冷市政政治的開端。[13]
巴爾卡特的正式從政始於2003年1月,他創立耶路撒冷必勝黨(Yerushalayim Tatzli'ah),參加了耶路撒冷市長選舉,最終獲得43%的選票,敗於烏里·盧波利亞斯基。落選後,巴爾卡特擔任市議會反對黨領袖直至2008年當選市長。在此期間,他協助創建了「創業耶路撒冷」(StartUp Jerusalem)項目,旨在為首都創造就業機會。[14][15]2006至2007年間,他曾短暫領導以色列政壇重要力量前進黨耶路撒冷派系[16][17][18],後因反對該黨關於放棄耶路撒冷部分領土的提案而選擇退出[19][20][21]。
Remove ads




尼爾·巴爾卡特於2008年11月再次競選耶路撒冷市長,最終以52%的得票率獲勝,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梅爾·波魯什獲得了43%的選票。巴爾卡特被描述為世俗政治家,這與前任市長盧波利亞斯基及對手波魯什的哈雷迪派背景形成鮮明對比。[22][23]市議會選舉中,巴爾卡特的耶路撒冷必勝黨贏得6個席位,延續了其市議會第二大黨(僅次於聯合妥拉猶太教的8個席位)的地位[24]。巴爾卡特以推動旅遊業發展、解決住房危機、反對輕軌項目為競選綱領,同時承諾提高市議會的親民度和透明度,並批評市長職位不應成為進軍國家政壇的跳板[25][26]。巴爾卡特第一任期內解僱市議員拉切爾·阿扎里亞[27]以及提出放棄城市邊緣以阿拉伯人口為主的社區管轄權的提案引發了爭議[28]。2011年,他協助舉辦了耶路撒冷首屆國際馬拉松賽事[29],並親自參與本地及海外賽事[30]。
2013年,巴爾卡特競選連任,期間他得到了工黨以及多名以色列聯合黨知名活動家支持;梅雷茲黨也默許支持,撤回了其候選人佩佩·阿拉盧,以免分散巴爾卡特選票[31][32]。他的對手摩西·萊昂則獲以色列家園黨領袖阿維格多·李伯曼及沙斯黨領袖阿里耶·德里的支持[33]。巴爾卡特最終以52%得票率連任,而他的主要對手、前耶路撒冷發展局主席摩西·萊昂則以以色列聯合黨候選人的身份參選,獲得了43%的選票[34][35][36]。萊昂後續擔任市議員,並於2015年進入了巴爾卡特的執政聯盟[37]。在緊張的競選活動之後,巴爾卡特因不當使用選舉資金被罰款40萬新謝克爾[38]。巴爾卡特當選市長以來,每年僅象徵性領取一謝克爾的報酬[11][12]。
巴爾卡特第二任期內舉辦了一級方程式主題展覽,作為其「提升耶路撒冷全球文化首都地位」和促進旅遊業發展計劃的一部分[39]。一級方程式主題展覽於2013年[40]和2014年在耶路撒冷舉行,但因活動期間封閉主幹道導致學校停課、賽事支出過高以及與耶路撒冷的城市定位不符而受到批評[41][42]。輕軌的增建計劃也引起了爭議,如計劃沿勒法伊姆谷街運轉的藍線[43][44]。巴爾卡特還與財政部長摩西·卡隆就資金問題長期存在爭執[45]。卡隆指責巴爾卡特資金浪費和管理不善[46],而巴爾卡特則指控卡隆出於政治目的剋扣資金[47]。衝突引發全市接連罷工,導致整個城市垃圾堆積如山,市政雇員也受到大規模解僱的威脅[48][49]。
在處理宗教保守勢力和與女性權利衝突事件方面,巴爾卡特招致女權主義人士批評。部分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在公共場所張貼要求女性「衣著端莊」的告示,一些女性市議員稱其非法並抗議,市議員勞拉·沃頓投訴了這些告示,但未獲實質性回應[50]。市議員拉切爾·阿扎里亞向法院起訴宗教團體強制公車男女分座,後被巴爾卡特解職[51]。巴爾卡特公開批評女權主義組織西牆婦女在聖殿山西牆的對抗性祈禱活動,認為其激化宗教矛盾[52]。
2015年12月,巴爾卡特加入以色列聯合黨[53][54][55]。此前他在2013年和2015年兩屆議會選舉中支持以色列聯合黨領袖班傑明·納坦雅胡競選總理[56][57]。2018年3月,他宣布放棄尋求第三任市長連任,轉而投身國家政壇[58]。
21世紀初,耶路撒冷已發展成為科技初創企業的區域中心,並被《企業家》雜誌評選為全球頭號新興科技樞紐[59]。巴爾卡特政府推出專項激勵政策,向員工常住耶路撒冷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發放創業補助金。截至2016年,耶路撒冷已成立了500多家初創企業,僅2015年前三季度吸引投資2.43億美元。[60]PICO創投(PICO Ventures)合伙人達納·曼(其曾任職眾籌平台OurCrowd)指出:「巴爾卡特當選市長後,市民個人能動性顯著增強。民眾感受到自身影響力,這與城市的創業特質深度契合。」[60]。
Remove ads
2015年2月,耶路撒冷扎哈爾廣場上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持刀企圖襲擊一名猶太人,時任市長巴爾卡特現場目擊後立即介入制伏襲擊者,其安保團隊隨後趕到,傷者接受緊急救治。該事件引發國際媒體聚焦,相關影像資料被廣泛傳播。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麥可·奧倫稱讚巴爾卡特的舉動「非凡英勇」,Facebook上也有評論員分享了一些將巴爾卡特形象融入蝙蝠俠、尼歐等電影角色的幽默圖片,戲稱其為「現實版超級英雄」。[61]2015年10月,隨著巴以衝突升級,巴爾卡特公開呼籲以色列公民依法申領持槍許可,並稱攜帶武器是「公民防衛義務」。該主張引發輿論爭議。[62]
2018年3月,巴爾卡特宣布不再參加市政選舉,並加入以色列聯合黨,同年12月4日,他正式辭去市長職務。2019年議會選舉中,巴爾卡特成功當選議員。巴爾卡特試圖延續擔任市長時的做法,放棄全額議員薪水,僅領取每年一謝克爾的象徵性報酬,但被告知「存在程序問題」而未能實現。[12][63]
2023年1月1日,隸屬以色列聯合黨的巴爾卡特被任命為經濟和產業部長[64]。巴爾卡特堅定支持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並批評以色列的回擊不夠激烈,表示「讓士兵身陷險境,將他們暴露在未經轟炸的建築物中」[65]。2025年1月,巴爾卡特表示尋求加薩的和平重建,但絕不允許哈馬斯繼續對加薩的統治[66]。同年6月,巴爾卡特表示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而是支持「酋長國模式」,聲稱「成功的阿拉伯國家都基於部落治理模式」[67]。
2024年7月,以色列憲兵在斯德泰曼拘留營逮捕了9名涉嫌虐待巴勒斯坦囚犯的以色列士兵,巴爾卡特公開聲援:「我支持我們的戰士,我呼籲國防部長立即停止對他們的卑鄙審判。」 [68]
2025年6月,巴爾卡特的鄰居蕾娜娜·凱達博士在其住所外參與靜默抗議時遭拘捕引發爭議。凱達指控警方強制脫衣搜查構成性侮辱,甚至可能涉嫌性侵,該事件加劇民眾對警方打壓異見的憂慮。加薩戰爭爆發以來,以色列警方強化鎮壓抗議活動,凸顯出以色列言論自由和抗議權利面臨的嚴峻挑戰。[69]
政治立場
巴爾卡特在競選耶路撒冷市長期間公開的政治立場屬於中間偏右。他在著作中提到,曾試圖通過調解資深拉比與總理艾里爾·夏隆之間的關係,來推遲執行「單邊撤離計劃」。[70]2007年,巴爾卡特加入了前進黨。據他所述,他選擇加入前進黨是因為沙龍曾承諾今後將加強在猶地亞和撒馬利亞的定居點建設[71]然而在2008年初,前進黨高層海姆·拉蒙提出的分割耶路撒冷方案遭洩露至巴爾卡特手中。他認為該方案背離了自己的政治信仰,隨即宣布退出前進黨。[72]
2008年,巴爾卡特擔任耶路撒冷市議會反對黨領袖時,參與了一場由右翼活動人士組織的巡訪活動,同行者包括大衛基金會主席大衛·巴里和以色列土地基金會主席阿里耶·金,巡訪地點位於「東方之門」(Sha'ar HaMizrach)區域。右翼團體要求在此地區新建一個社區,旨在連接法國山社區和耶路撒冷以東的E1地區。[73]2009年初,巴爾卡特就任耶路撒冷市長後,轉而推動在同一區域(即此前承諾新建學生社區的位置)修建建築廢料填埋場。巴爾卡特辯解稱,海姆·拉蒙正秘密推動「分割耶路撒冷」的談判,其填埋場計劃是對抗該政治議程的緊急措施。[74]
2012年,巴爾卡特主導了耶路撒冷老城東南部猶太社區基達姆錫安300套住房的興建。[75]
巴爾卡特在擔任國會議員期間發表了《猶地亞和撒馬利亞未來計劃》,該計劃內容包括將猶地亞和撒瑪利亞的猶太居民(定居者)數量擴大至200萬、新建23個工業區、通過「聖經故事之路」發展旅遊業等。[76]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