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屋背嶺遺址
深圳市境内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屋背嶺遺址亦稱屋背嶺商周時期墓葬群遺址,是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境內的一處古人類遺址,是廣東地區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墓葬群。該遺址的發現曾被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遺址本身則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遺址位於南山區桃源街道福光村屋背嶺山上(現今位於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以所在的「屋背嶺山」命令。遺址地處大沙河上游長嶺陂河谷丘陵地帶,西鄰上面光村,東、南為大沙河,北有長嶺陂水庫,屬於山崗遺址。屋背嶺山體呈馬鞍形,海拔約61米,遺址主要分布在山體海拔38米以上至山頂區域,長約300米,寬約130米[2]。
遺址在1999年10月的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被發現。2001年—2002年間,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深圳市博物館等單位對遺址展開了多次聯合發掘考察。遺址遺蹟以墓葬為主,其中81座墓葬經鑑定為商時期,6座為戰國時期,另有7座商至西周早期的灰坑遺蹟。遺址墓葬均為淺表墓葬,深度僅0.4米左右,人骨及葬具皆已無存,僅有隨葬的陶器及少量石器、青銅器存世[3]。
保護
- 2006年,遺址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 同年,遺址劃入大學城(南方科技大學)建設範圍[4]
- 2022年,遺址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周邊遺蹟
在大沙河上游的長嶺陂河谷丘陵地帶,還分布有眾多古文化遺址,大部分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屋背嶺東南,上面光村東山上(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山丘海拔57.19米,東側南側有大沙河蜿蜒繞過。遺址主要分布於山頂及半山坡上,長110米,寬90米,1999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遺址主要為陶片、石器等文化遺物出土,年代為商代[2]:55-56。
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屋背嶺以西,楊屋村村後小山上(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山丘呈饅頭狀,海拔57.73米,南鄰大沙河,遺址主要分布於海拔45米以上的山體上(山體低海拔區域已因人類生活而遭破壞),長150米,寬110米,1999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遺址僅有少量文化遺物出土[2]:56-57。
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屋背嶺以東,長源村居委會(現已拆出)西面的小山上(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山丘海拔約50米,遺址主要分布於海拔40米以上的山體東南坡與西坡,1999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遺址僅有少量文化遺物出土[2]:55。
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長源大馬嶺村後山上(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山丘海拔68.82米,南鄰大沙河,遺址主要分布於海拔45—55米的山體西坡上,長90米,寬60米,1999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遺址僅有少量文化遺物出土,遺物時代經鑑定系新石器時代晚期[2]:44。
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屋背嶺北(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屋背嶺西北(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內)[1]。遺址曾被公布為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與屋背嶺遺址合併。
遺址位於福光村居委會南側小山上(現今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南側,翠谷公園內)。山丘呈饅頭狀,海拔57.99米,西北鄰大沙河,遺址主要分布於海拔35米以上的山體上,長220米,寬100米,1999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遺址僅有少量文化遺物出土[2]:56。
圖集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