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陝甘會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陝甘會館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徐府街。會館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著稱[1]。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山陝甘會館所在地原為明朝開國元勛徐達裔孫奉敕修建的府第舊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山西、陝西、甘肅三省的寓汴富商集資修建為會館[3]。由於水患淤積,全院地坪被抬高,1986年整修時,地坪下挖60厘米,恢復了清朝的原地坪[4]。
建築
山陝甘會館現存關帝廟,面積約387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餘平方米。會館坐北朝南,採用四合院式布局,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照壁、戲樓、牌樓、大殿,兩側有左右翼門、垂花門、鐘樓、鼓樓、東西廂房、東西跨院等[3]。
-
照壁內側
-
戲樓北面
-
戲樓南面
-
牌樓北面
-
拜殿
-
拜殿前檐下的木雕
照壁位於最南端,臨徐府街而設,高8.6米,長16.5米,大體上分為台基、壁體、廡殿頂三部分,用青磚磨磚對縫砌成。照壁面向院內一側中間鑲嵌著一塊「二龍戲珠」石雕圖案。廡殿頂下南北兩檐為磚雕的人物、花果、山水、鳥獸等圖案,技法上以透雕、浮雕為主[3]。
戲樓位於照壁正北,坐南面北,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為開封唯一一座保存下來的古代戲樓建築。戲樓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南北通道,連通會館前院和後院,東西兩側有台階至戲台。上層分為前後兩部分,中間以一龍紋木雕屏風分隔,前台為表演區,三面敞開,卷棚頂;後台為化妝和休息區,硬山頂。前台的平板枋、額枋上雕刻有「雲鶴圖」、「丹鳳朝陽」等圖案,雕工精細[3]。
牌樓為重檐六柱五樓式,上檐為歇山式,下檐四組外向為廡殿式,內檐為懸山式,均覆綠色琉璃瓦。平面布局為三柱一組,三足鼎立[3]。
主樓正脊飾牡丹花,中間為獸頭馱方亭脊剎,東西兩側分別有一獅擁蓮台和一象馱寶瓶。正脊兩端鴟吻,劍把上東書「日」字,西書「月」字。上下各層檐下均設有象鼻昂斗拱。主樓中央前後分別懸掛近兩米高的匾額,南面匾書「大義參天」,北面匾書「流芳千古」。匾的四周為「二龍戲珠」透雕。兩側次樓花板上畫有八幅關於關羽的故事彩畫。牌樓的每個角下均有垂花柱,共八根,分別雕刻有石榴、佛手、葵果、蓮蓬、牡丹、荷花、花籃等。牌樓的兩根中柱下各有三塊近兩米高的抱柱石[3]。
大殿位於中軸線最北部,由拜殿、中殿、後殿三座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毗連而成。拜殿為歇山頂,面闊三間;後殿為硬山頂,面闊五間;中殿位於中間,供奉關羽塑像。整個大殿面積約540平方米,建築平面布局呈「凸」字形[3]。
大殿屋頂正脊為鏤空的龍鳳牡丹,兩端置龍形正吻,正脊中心置獅馱寶瓶脊剎,並置有琉璃燒制的手卷式匾額,書「城聖大帝」四字。兩山的懸魚上各書四個大字,東邊為「公平交易」,西邊為「義中求財」。大殿前檐下從正心向外雕刻有七層木雕,題材豐富,雕工精細[3]。
-
鐘樓
-
鼓樓
-
牌樓及兩側的廂房
會館中軸線兩側還分布著鐘鼓樓、東西廂房和東西跨院等建築。鐘鼓樓分別位於戲台北面的東西兩側,形制相同,平面呈方形,重檐歇山頂,上覆綠色琉璃瓦,正脊飾行龍圖案,中置象馱寶葫蘆脊剎[3]。
東西廂房位於鐘鼓樓北面、牌樓兩側,各有房八間,均為單檐硬山頂建築,覆灰筒瓦。屋面正脊飾高浮雕青磚牡丹花脊,兩端置陶質正吻。山牆檐端下置墀頭,雕刻有太獅少獅、菊花等圖案。前檐柱與額枋相交處均飾有倒掛楣子,上額枋和平面枋上均為木雕[3]。
東西跨院位於大殿兩側,原為唱堂戲的小院落。東西跨院的建築格局基本相同,均有偏殿、廂房、堂戲樓和門樓等建築。配殿位於跨院北部,坐北向南,為前卷棚頂後硬山頂建築,面闊三間。堂戲樓位於跨院南部,坐南向北,前卷棚頂後硬山頂,中間以隔扇分隔開,前為小戲台,後為化妝區[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