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崔府君
初唐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崔府君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一位神祇,執司幽冥之事。其信仰在華北地區十分常見,亦在傳統小說戲劇中經常出現。唐宋時期對崔府君的記載比較零散,《續資治通鑑長編》稱「失其名」[1]。其姓名身份也有多種說法,一說名瑗,一說名珏、字子玉[2]。至晚到元代中期,整合為今日的崔府君形象[1]。

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說法,崔府君為祁州鼓城(今河北省晉州市)人,其父名崔讓,世為巨農,品行淳樸善良,為鄉里尊重。他年老無子嗣,遂與妻禱告於北嶽祠下。是夜夢見有仙童送二枚美玉,二人吞下後,崔讓之妻便突然懷孕,於是隋大業三年(607年)六月六日生下了崔府君,因此取名子玉。唐貞觀七年(633年)詔舉天下賢才,崔府君被任命為潞州長子縣(今屬山西省)令。他為人正直無私,能洞察秋毫。據說他白天斷陽間之案,夜間能理陰司之事,時人驚異之。鵰黃嶺有猛虎傷人,崔府君派人持符牒將猛虎拘喚到堂,猛虎觸階而死,邑人立生祠祭祀他。[3]
貞觀十七年(643年),遷磁州滏陽(今河北省磁縣)縣令[3]。相傳唐太宗之魂魄被勾至地府,擔任酆都判官的崔府君解脫了他,將其放回陽間。唐太宗遊地府的故事見於唐代敦煌寫本《唐太宗入冥記》,在《西遊記》中亦有提及。崔府君在滏陽令任內有愛惠名[1],他還斷過楊叟二子負債之寃,斬殺了興風作浪的巨蛇,鄉民為之立祠[3]。後再遷蒲州刺史,死後葬於滏陽[1]。
崔府君之後屢顯神跡,在安史之亂時,他託夢安慰唐玄宗,因此受封靈聖護國侯,建廟祭祀[3]。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加封護國顯應公。元符二年(1099年)晉護國顯應王,後加封護國顯應昭惠王[2]。相傳靖康之難時,康王趙構(後來的宋高宗)為了躲避金兵,曾在磁州的崔府君廟中避難,崔府君顯聖,以泥馬載其渡江逃跑,這就是「泥馬渡康王」的故事。趙構於臨安建立南宋之後為崔府君立廟,賜廟額曰「顯衛」。現代學者認為此是宋高宗藉助其神威以自重,用以彰顯自己即位的正統性[2]。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改封真君[2]。南宋一朝,對其信仰頗為興盛,隨著封號升級,其廟漸漸增多,擴張至全國各地[4],但民間仍以崔府君稱呼之[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