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差春騷
泰國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差春騷市(泰語:เทศบาลเมืองฉะเชิงเทรา,皇家轉寫:Thetsaban Mueang Chachoengsao),通稱差春騷、查章紹(泰語:ฉะเชิงเทรา)或北柳(泰語:แปดริ้ว)[1]:665,是泰國的一個自治市,也是該國差春騷府以及差春騷府治縣的治所駐地,位於該國東部,昭披耶河三角洲東隅。
歷史
差春騷早年處於陀羅缽地的統治下,10世紀後逐漸為高棉帝國占領[2]:303-312[3]:37,高棉帝國衰落後,由羅斛控制,後為烏通(阿瑜陀耶王國)取代[4]:84-87,與此同時,泰人開始定居當地,並與孟人、高棉人通婚融合,令差春騷逐漸泰化[5],曼谷王朝建立後,差春騷因甘蔗種植業及製糖業崛起,逐漸發展成為泰國中部的經濟重鎮,分布著不少潮汕人開設的糖廠,其蔗糖產品出口海外,成為泰國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但華人與泰人的矛盾也與日俱增,1848年,當地發生排華事件,大量華人被殺害,加上外國進口蔗糖產品的衝擊,差春騷的製糖業逐漸衰敗[6]。
1916年,差春騷府建立,差春騷隨即成為該府的政經中心[7],1935年12月10日,泰國樞密院決定成立差春騷市[8]。1980年代以後,泰國政府在國境東部實施東海岸開發計劃,加上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差春騷也得到了發展的轉機[9][10]。
地理
差春騷市位於首都曼谷、昭披耶河三角洲以東地區,市區位於挽巴功河中下游,距離河口泰國灣約20公里,也是曼谷通往柬埔寨的咽喉城市之一[11]:115-116,當地地勢平坦,缺乏原生森林,適宜發展農漁產業[4]:8[12]:98,但也因此容易受到洪澇、海水倒灌的威脅[13]。按柯本氣候分類法,當地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14]。
經濟
19世紀的差春騷曾為泰國主要的蔗糖種植業、製糖工業基地,但已經衰落[4]:97-98,1980年代以來,泰國政府將差春騷確立為周圍縣市的經濟增長引擎,著力在當地發展重化工業[15],但農、工業發展產生的廢水也對當地及挽巴功河下游的的挽巴功縣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16]。
在觀光業領域,差春騷市區多佛寺,其中以西南隅的梭通佛寺最為知名,該寺廟建造於大城王朝後期,是當地的佛教聖地,每年定期舉行三次禮佛活動,而由華人建造,具有典型中式建築風格的龍福寺及市區東郊的三寶公廟也是當地較為著名的宗教建築[11]:116。除此之外,差春騷市還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市場以及觀光農場可供遊客駐足參觀[17]。
交通
差春騷有304號公路與曼谷、巴真府、呵叻府等地相連結[18]。泰國東線鐵路於1908年通車至差春騷,將當地與曼谷連為一體,當年,泰國政府還在差春騷建立了差春騷車站[19],東線鐵路日後亦延伸至沙繳府的亞蘭,並與柬埔寨鐵路北線相連結,而連結差春騷站與旅遊城市芭達雅、東部重要海軍基地梭桃邑的鐵路通車後,當地遂成為泰國東部的鐵路樞紐[2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