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德國南部的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巴伐利亞語:Boarisch [ˈbɔɑrɪʃ]或Bairisch;德語:Bairisch [ˈbaɪʁɪʃ] ⓘ;匈牙利語:bajor),又稱巴伐利亞語,指的是一種高地德語,是一個對德國東南部和奧地利的許多方言的總稱。以南巴伐利亞的方言為基礎發展而來,吸收了大量拉丁語和法語的詞彙。它和標準德語在寫法上幾乎一樣,但在發音上非常不同,但兩者在歷史中互相影響。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最常使用的人群就是奧地利人和德國巴伐利亞自由州的居民,它可以可簡稱為「巴伐利亞語」,但不能簡稱為「奧地利語」。該語言的大多數母語者因為義務教育的關係,對標準德語的聽說讀寫完全沒有問題,也可以和說標準德語的人進行無障礙溝通。奧地利-巴伐利亞語並沒有一個「官方的拼寫標準」,如果真的要寫,只能根據其發音在標準德語單詞的基礎上略作修改而得來。在歷史中,這個語言也長期擔任著全德意志地區的標準語,直到德意志統一為止。由於奧地利-巴伐利亞語沒有規定過自己的標準拼字法和發音,導致非常多的方言都能被納入這個分類,因此在語言學上它不算是個單一語言,而是一個「方言樹叢」。該語言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被ISO 639-3語言分類編碼視為獨立於德語之外的語言(individual language),擁有自己的專門編號[3][4]。
Remove ads
歷史
巴伐利亞人是中世紀初形成的一個民族,也即巴伐利亞公國的國民,位於德意志王國東南部。巴伐利亞古高地德語文獻被識別為Altbairisch (「古巴伐利亞語」),儘管這一時期它和阿勒曼尼語間尚沒什麼區別。
東部上德語(巴伐利亞語)和西部上德語(阿勒曼尼語)在12世紀的中古高地德語階段開始分野。
語言群
它有如下的三種方言群:
- 北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 中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 南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這三種方言的邊界常與奧地利境內的州界相合。例如,卡倫西亞、斯蒂里亞、蒂羅爾間的口音有著顯著差別。中奧地利-巴伐利亞語的東部和西部口音間也有顯著差別,界線大致對應奧地利和巴伐利亞國界。另外,威尼斯方言有些與其他方言都不同的獨特特徵。
在德國人被驅逐出斯洛伐克之前,奧地利-巴伐利亞語與捷克的分界位於波希米亞林山彼坡,其波西米亞前陸地帶也說巴伐利亞語。
音系

注釋:
括號里的元音只出現在少數巴伐利亞語方言中,或只作為同位異音,或只出現在雙元音中。少數方言還區分鼻化。
與其他日耳曼語類似,奧地利-巴伐利亞語的元音非常豐富。可分為後圓唇元音、前展唇元音、前圓唇元音3類,一般以元音長度或元音鬆緊對立。
語法
- 只有冠詞依格變化。名詞幾乎永不依格變形。
- 簡單過去時非常罕見,退化到僅剩幾個動詞,如「是」「想」等。一般而言用完成體表達過去時。
- 動詞有陳述語氣、虛擬語氣、祈使語氣變形。詳見下表måcha「做」的變形:
Remove ads
* 這些一般用在極北部巴伐利亞語中。
Deina、Seina的變形相同。nige常被加到主格後,形成物主代詞的形容詞形式,如mei(nige)、dei(nige)等。
不定代詞koana「沒有」、oana「一個」的變形和上面列出的物主代詞相同。
不定代詞ebba(d)「某人」及其非人稱形式ebb(a)s「某物」的變形如下:
疑問代詞wea「誰」和wås「什麼」與非限定代詞ebba的變形相同。
巴伐利亞語與奧地利語範例
參考資料
延伸閲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