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塔尼環形山

月球撞擊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塔尼环形山
Remove ads

巴塔尼環形山(英語:Albategnius)是月球正面中部高地上的一座古老大型撞擊坑,可能形成於酒海紀時期[1],以中世紀阿拉伯天文學家數學家阿布·阿卜杜拉·巴塔尼之名命名,在歐洲它更著名的名字是"阿爾巴忒癸琉斯"(Albategnius),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快速預覽 巴塔尼環形山, 坐標 ...

描述

Thumb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圖像
Thumb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圖像

該隕坑位於阿方索環形山托勒密環形山以東的山區,東鄰里奇隕石坑;北面坐落著依巴谷環形山哈雷隕石坑欣德隕石坑穆勒隕石坑;東南面是伯納姆隕石坑;西南與克萊恩隕石坑相重疊;沃格爾隕石坑帕羅特環形山則位於它的南面[2]。環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標11.24°S 4.01°E / -11.24; 4.01, 直徑131公里[3],深約3.2公里[4]

碗狀的隕坑相對平坦,內部已被熔岩填塞。大約在雨海撞擊期間,形成了四十多座小撞擊坑,該隕坑的中央峰(巴塔尼阿爾發-α)位於坑底中央偏西處,南北長約20公里、寬10公里,較坑底高1500米,峰頂上有較小且年輕的隕坑。隕坑巨大的側壁呈不規則多邊形,因撞擊、崩塌等而受嚴重侵蝕,形成了眾多破碎的斷層、山谷和山峰;隕坑東北側壁高達4000米隕坑,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560米[5],坑內總容積約13000公里³[5]

巴塔尼環形山的東側分布著二條大致呈南北走向,略向東南彎曲的構造斷層,據推測形成於雨海撞擊時期,其中一道從巴塔尼環形山的東側壁一直延伸至哈雷隕石坑的西側壁。

巴塔尼環形山的衛星坑"巴塔尼 L"其隕坑中央有縱向暗紋。長期來,月球隕石坑中這些斑紋的起源,一直都是個謎。通過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所獲得的高解析度圖像顯示,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條紋的岩石是來自環形山或其它小隕坑撞擊時拋出的濺射物,或隕坑壁的坍落。因此,幽暗縱紋反映了該隕石坑的實際年齡較小。

Remove ads

命名與觀察

Thumb
巴塔尼環形山在月球上的位置

巴塔尼環形山的名稱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巴塔尼,就如月球正面的許多隕石坑一樣,該名稱也是由喬瓦尼·里喬利命名,他在1651年所創建的月名命名體系已成為標準的命名。更早期的月面製圖者也曾給予該特徵另外的名字。比利時數學家米迦勒·弗洛倫特·范·朗倫在他1645年的月面圖中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名稱它為"羅馬皇帝費迪南德三世"(Ferdinandi III Imp. Rom)[6];而波蘭天文學家約翰·赫維留則稱它為"迪代默斯山"(Didymus Mons)[7]

巴塔尼環形山被認為是伽利略1610年發表的《星際信使》中一幅較為突出的草圖-出現在月球晝夜線上。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巴塔尼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Thumb
戴維·坎貝爾圖片.
更多資訊 巴塔尼, 緯度 ...
  • 衛星隕石坑"巴塔尼 L"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