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英語:Baltimore/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Thurgood Marshall Airport,IATA代碼:BWI;ICAO代碼:KBWI;FAA代碼:BWI)是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地區最主要的國際機場,也負責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部分航線,其名稱源自於巴爾的摩出身的美國歷史上首位非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該機場附近空域為B類空域,屬於波托馬克終端管制切薩皮克扇區[1]、華盛頓DC特殊飛行規則區域東部扇區。
該機場在2023年的吞吐量為26200143人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都市區最繁忙的機場,也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巴爾的摩航空委員會宣布將在馬里蘭州林西克姆新建一座面積約為2100英畝的機場,建成花費預估為900萬美元。選址考慮到這片區域距離巴爾的摩市中心只有大約15分鐘的車程,附近有賓夕法尼亞鐵路、巴爾的摩與安納波利斯鐵路等數條鐵路線運營,並且還有處於規劃中的295號馬利蘭州州道,相比之下其他候選區域則沒有相應的良好條件。最終,馬里蘭州航空委員會於1946年批准了機場的建設規劃。1947年5月2日,機場正式破土動工,由於大部分土地購買於附近的友誼衛理公會教堂和一個陵園,該教堂於1948年永久關閉且陵園中的170餘座墓碑也被遷移到別處,機場因此名稱定為友誼國際機場。
1950年6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出席友誼國際機場投運典禮。該機場在當時被認為是美國最先進的機場,其最終建成花費超過1500萬美元。當年7月,已有航線正式從巴爾的摩市機場轉移到此處並開始運營。東方航空的一架DC-3客機於7月23日0時1分降落,並在7分鐘之後再次起飛,全過程有大約300名觀察員在現場觀看。
《權威航線指南》在1957年4月的發行中,當時記錄到友誼國際機場有52架次起飛航班:19次東方航空,12次首都航空,8次美國航空,4次美國國家航空, 3次環球航空,3次聯合航空,2次達美航空和1次阿勒格尼航空。這些航班部分南下直飛邁阿密,但大多數向西的航線最遠只抵達俄亥俄州。更遠的長途航線,在諸如波音707或道格拉斯DC-8等噴氣式飛機投入運營後才得以發展。到了1963年,友誼國際機場已經有了長度為2880米的跑道,足可以起降當時任何投入使用的噴氣式飛機。
1972年,馬里蘭州運輸部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從巴爾的摩市中購買機場所有權。州政府下屬的航空管理局也接手機場運營,機場雇員人數也從最初的3名,增加到超過200名。時任的州運輸部長(最成為馬里蘭州長)哈里·休斯,在接管後迅速宣布了機場設施翻新計劃。1973年11月16日,為吸引更多旅客,特別是附近的蒙縣和喬治斯王子縣居民,機場被重命名為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大概3000萬美元的翻新在1974年初步完成,機場擁有全新的跑道及升級的儀表著陸系統,以及3個新的貨運航站樓,使得貨物容量在當時達到了2.53英畝。到了1979年,翻新計劃伴隨著航站樓升級正式結束。由艾奕康等團隊設計的翻新使得機場的航站樓容積翻倍,達到14.58英畝,登機閘口也從20個拓展到27個,最終總花費約為7000萬美元。原IATA代碼BAL於1980年4月20日正式更名為BWI(曾被巴布亞紐幾內亞布瓦尼地區使用)。
1980年10月26日,美鐵宣布BWI機場站正式開通,意味著東北走廊的乘客在出行方面有更多的接駁選擇,也讓機場自身成為美國第一個可接駁通勤鐵路的機場,而同位於華盛頓特區附近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直到2022年才開通地鐵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站。

進入1990年後,機場的15L/33R跑道從原有的975米延長到1500米並使用至今。1997年,機場為吸引國際旅客,新建了國際航站樓E。但直至今日,大部分國際航線均為短途航線,杜勒斯國際機場依舊是長途旅客在華盛頓都會區附近的首選出發地。英國航空曾在此設有往返蓋特威克機場航線。
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在20世紀末曾經是山麓航空的樞紐機場。自從西南航空於1993年開始在此起降,都市區周邊大部分廉價航線均在本機場開展業務,西南航空直至今日一直是該機場起降次數最多的航空公司。
1999年,機場為軍人打造的休息室 USO International Gateway Lounge 正式投入使用。
Remove ads
加納航空在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之間曾運營往返巴爾的摩和阿克拉之間的航線,執行飛行任務的是道格拉斯DC-10,該航線服務眾多往返西非的非裔人群。
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後,該機場是美國首家啟用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運輸安全官員並篩檢旅客攜帶物品的機場[2]。
西南航空於2003年啟用聖地牙哥、聖何塞往返巴爾的摩的橫貫美洲大陸航線。USA 3000航空則在2004年啟用一條往返巴爾的摩和百慕達的航線。
2005年,航站樓A和B根據西南航空日益增長的需求而進行改造整合,改造完畢後的兩個航站樓融為一體,於當年5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3]。同年10月1日,為紀念首位非裔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機場被正式重命名為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
2006年, 北美航空啟用一條從巴爾的摩出發,途徑班珠爾,最終抵達阿克拉之間的航線,執飛機型為波音767。該航線意味著從機場恢復了往返非洲大陸的業務。隨後,該航線變為直飛且另有一趟航班往返於奈及利亞拉各斯。但在2年後,上述航線全部停止運營。
次貸危機後,該機場的廉價航空旅客出行人次明顯增長,也因此成為美國當年僅有的兩家業績增長的機場的其中之一。捷藍航空和海角航空也隨後相繼開展業務。
2014年8月5日,機場最短的04/22跑道(長約1800米)結束使用,該跑道原為其他3條跑道檢修時的備用,自身使用率一直較低。
2018年開始,一個總計約六千萬美元的擴建工程開始在候機大廳A動工,該工程主要為西南航空提供5個額外的登機門,並於2021年投入使用。南方快捷航空隨後取消在此的樞紐機場並轉移到杜勒斯機場。
Play航空和冰島航空則在2022年開始提供每天往返巴爾的摩和雷克雅未克的直達航線。
機場設施
- 10/28:長3201米、寬46米。28號跑道為該機場大部分航班在沒有大風時的首選離港跑道。10號跑道配有IIIB類儀表著陸系統,28號則配有I類儀表著陸系統。西端可連接至美國國防科技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在機場附近的分公司,亞馬遜航空的倉庫也設在附近。
- 15R/33L:長2896米、寬46米。33L號跑道是該機場大部分航班在沒有極端天氣時的首選進港跑道(備選為10號跑道)。機場附近的托馬斯·迪克遜航空觀察點可完整看到該跑道的起降情況,本跑道雙向均配有I類儀表著陸系統。
- 15L/33R:長1524米、寬30米。該跑道主要用於小型和商務噴射機起降,本跑道雙向均配有I類儀表著陸系統。北側連接至聯合包裹服務航空等貨運航空倉庫。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目前總共有5座候機大廳和78個登機閘口。其中14個閘口為國際航線相關-有11個位於大廳E,3個位於大廳D。A、B、C三座候機大廳互相連通,D、E兩座大廳也互相連通,但A、B、C和D、E之間無法直接抵達,需要重新通過機場安全檢查。
- 候機大廳 A、B:有30個登機閘口,全部被西南航空獨家使用。
- 候機大廳 C:有14個登機閘口。主要被美國航空、西南航空和康圖航空使用。
- 候機大廳 D:有23個登機閘口。主要被達美航空、捷藍航空、加拿大航空、精神航空等公司使用。該大廳擁有整個機場最多的餐飲和購物商鋪。

- 候機大廳 E:有11個登機閘口。其正式名稱為威廉唐納德謝佛州長國際航廈,本大廳被國際航線專享。
Remove ads
目前總共有3個貴賓室處於運營狀態,向民眾開放的需要通過安全檢查。
地面交通
美鐵東北走廊在機場附近設有BWI機場站,但不與機場直接連通,需要乘坐免費的機場巴士抵達。該站同時有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賓州線列車停靠。由馬里蘭州公共運輸管理局運營的巴爾的摩輕軌則在候機大廳E外設有BWI馬歇爾機場站,從機場行李提領處可直接步行抵達。
以下收費線路由馬里蘭州公共運輸管理局運營,在機場停靠:
以下免費線路由安妮阿倫德爾縣和Live!賭場合資運營:
機場附近有極為便利的道路交通網絡。95號州際公路、295號馬利蘭州州道和1號美國國道均可連接輔助線195號州際公路,其南邊的終點便是機場的主要進出道路友誼路。97號州際公路則與環繞機場東、西、北方向的航空大道相連,使得來自695號州際公路的交通流量可以同時通過195或97號州際公路承載。
機場附近有多個不同的停車場可供各種汽車停靠,總計超過30000個停車位可供選擇。除收費停車外,機場還提供長達1小時的等候停車場以方便司機免費等待進港旅客。
除上述停車場之外,還有多個諸如 The Parking Spot、SP+ 等第三方運營的停車場,均提供免費巴士快速運送。
機場於2003年建成一處綜合汽車租賃設施,其多層結構用於承載不同租賃公司。目前,有如下公司在此設有營業點:
赫茲租車在固定基地運營商簽名航空附近另設一個營業點,主要向商務噴射機旅客提供租賃服務。
機場環線是圍繞機場的公路環線,長約21.4公里。在路旁有專用自行車道,該環線連接BWI機場站和BWI馬歇爾機場站等地標。
15R/33L和10/28跑道交匯處設有BWI消防救援站,負責機場內火災和醫療救護。該設施南部為原友誼衛理公會教堂遷移後的陵園。
航空公司及目的地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12月8日) |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