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爾的摩

美國馬里蘭州的獨立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爾的摩
Remove ads

巴爾ㄉㄧˋ(英語:Baltimore/ˈbɔːltɪmɔːr/;本地發音:ˈbɔɫ.mɔɻ),舊譯保地磨波地摩,是美國馬里蘭州最大的城市,美國第30大城市和美國最大獨立城市和主要海港之一。巴爾的摩市被巴爾的摩縣環繞,但不屬於巴爾的摩縣,是馬里蘭州唯一的一個獨立市,因此經常稱為巴爾的摩市。2020年時,整個巴爾的摩都會區有超過284萬人口,是美國第20大都會區。根據CSA的統計,巴爾的摩-華盛頓都市區的人口有997萬人,為全美第四大聯合統計區。

快速預覽 巴爾的摩 Baltimore,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巴爾的摩市建立於1729年,名字來源於馬里蘭地區封地的所有者巴爾的摩男爵。本地的早期發展與海運和製糖業有密切相關。

1814年,在1812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在火燒華盛頓之後,分海陸兩路進攻巴爾的摩。同年9月12日,英國軍隊和美國民兵在巴爾的摩西南的北角發生交火。英國指揮官羅斯將軍(Ross)被擊斃。英國海軍在對守衛巴爾的摩內港的麥克亨利堡進行通宵炮擊後,並未能趕走守衛堡壘的美國軍隊,隨後英國軍隊放棄對巴爾的摩的進攻。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目睹了英國海軍對麥克亨利堡的炮擊後,寫下了後來成爲美國國歌的《星條旗歌》。

1851年,巴爾的摩市脫離巴爾的摩縣,成為獨立市

1861年,一隊美國士兵在巴爾的摩轉火車時,遭到親南方的巴爾的摩市民圍攻,士兵向市民開槍後導致了巴爾的摩暴亂。此暴亂的直接結果是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州進行鎮壓,並宣布巴爾的摩進入軍管狀態,巴爾的摩市長、警察局長與馬里蘭州議會多名議員被捕。在整個美國內戰期間,馬里蘭州被置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直接管理,德拉瓦州則被置為北方軍事占領狀態。阿肯色州田納西州在了解到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地區的鎮壓後,宣布脫離美國北方政府加入南方政府。

1904年2月7日,巴爾的摩市發生大火,整個城市幾乎被燒毀。從哥倫比亞特區費城紐約等地都有消防隊趕來救援,但由於各處消防水龍頭的接頭有所差異,因此救援人員面對大火無能為力。這件事件導致了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誕生。

1980年,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建成。同年在巴爾的摩內港地區海建成一系列的的商業觀光區,巴爾的摩內港逐漸從工業區和居民區轉變成為觀光旅遊區。

2003年,颶風伊莎貝爾帶來的潮水淹沒了巴爾的摩內港地區。

Remove ads

地理

巴爾的摩位於馬里蘭州中部,帕塔普斯科河河口地區,緊鄰切薩皮克灣,是優異的港口。面積238.5平方公里,陸地為209.3平方公里,水域有29.2平方公里。

註:平均(氣溫、降水)數據來自市中心,極端數據來自國際交換站。

巴爾的摩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溫變化相對和緩,全年降水分配均勻。冬季冷涼,微潮,時而偏向寒冷,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9.6天,日最低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53天,低於−10 °C(14 °F)的平均日數為2.5天;夏季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達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70天,35 °C(95 °F)以上的有13天。[16]最冷月(1月)均溫2.7 °C(36.9 °F),極端最低氣溫−22 °C(−7 °F)(上次出現於1984年1月22日)。[16]最熱月(7月)均溫27.5 °C(81.5 °F),極端最高氣溫42 °C(107 °F)(1936年7月10日)。[16]無霜期平均為253天(3月20日至11月28日),由於熱島效應的影響,市中心的無霜期較西、北郊,可多出50天以上;此外,西、北郊平均降雪量可達76公分(30英寸)。[16]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2月14日至3月8日。[16]年均降水量約1,110公釐(43.7英寸),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47公釐(21.55英寸)(1930年),最多為1,824公釐(71.82英寸)(2018年)。[16]年均降雪量為49公分(19.3英寸),[16]但降雪年際變化較大;1949–50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1.8公分(0.7英寸),2009–10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196公分(77.0英寸)。[16]

更多資訊 月份, 1月 ...
更多資訊 巴爾的摩國際交換站(1991–2020年正常值,1871年至今極端數據), 月份 ...
Thumb
巴爾的摩
Remove ads

交通

機場

重要高速公路

人文與環境

教育

職業運動

人口

根據2006年美國人口調查結果,巴爾的摩64% 的居民是黑人(非洲裔美國人),30% 的人口是白人,4%是亞洲裔美國人(遠高於美國平均數字,美國12%的人口是黑人)。

巴爾的摩是美國黑人比較集中的城市。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治安

毒品泛濫長期困擾著這裡。在美國4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巴爾的摩鴉片類藥物服用致死案在美國排名第二。美國緝毒局報告稱該城市有10%的居民吸食海洛因,這些毒品大多來自紐約市。[29][30][31][32][33]

2011年,巴爾的摩發生196起謀殺,是繼1978年的197起之後最低的,最高為1993年的353起[34][35]。其人均被謀殺率為58.27/10萬人,在美國僅次於聖路易[36]

文化影響

在美國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於1991年出版的「傑克·雷恩」系列第五作:「恐懼的總和」一書中描寫著:在新納粹主義恐怖份子的策劃下,為製造假象煽動美國俄羅斯全面開戰、其將一枚來自於以色列、後卻在以阿戰爭的戰場中失落的氫彈,將外型偽裝成自動販賣機、將該枚核武器於巴爾的摩職業美式足球場引爆、造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喪生。

1993年NBC首播的美國電視劇《情理法的春天英語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便是以巴爾的摩警察局的兇殺組作為故事背景。

2002年開始首播的美國HBO電視台電視劇,也是被許多媒體和觀眾認為的歷史上最偉大的電視劇《火線重案組》就以巴爾的摩市為舞台展開。

姐妹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