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儀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儀式是於2024年12月7日於法國巴黎舉行的官方揭幕典禮,標誌著中世紀教堂巴黎聖母院在經歷2019年4月15日大火造成尖塔與屋頂焚毀、內部嚴重受損後,歷時五年的修復工程正式完成並對外重新開放。[1][2]
儀式由巴黎總主教洛朗·烏立克主持,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及多位政要,包括現任與前任的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均出席典禮。[3][4][5]隔日,即12月8日舉行了首場彌撒,並於儀式中為新祭壇舉行了祝聖儀式。其後數日內,巴黎聖母院亦舉行多場公開彌撒與宗教活動。[6][7][8]
Remove ads
背景

2019年4月15日法國當地時間下午6時20分前,巴黎聖母院的閣樓發生一起建築火災。火勢撲滅前,教堂的尖塔倒塌,大部分木製屋頂焚毀,教堂上部牆體亦嚴重受損。由於拱頂的石造天花板在火災期間有效遏止燃燒的屋頂掉落至內部,因此內部未遭受大規模破壞。許多藝術品與宗教聖物被成功轉移至安全處,但部分物品仍受到煙燻損害,一些外部藝術裝飾則被損壞或焚毀。祭壇、兩座管風琴以及三扇13世紀的玫瑰窗幾乎未受損。不過,火災也造成巴黎聖母院及其周邊區域受到有毒粉塵與鉛塵污染。[9]
火災受到法國和全世界的關注,2019年4月17日,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宣布將重建巴黎聖母院,修復期限規劃為五年。[10]截至2021年9月,捐款總額已超過8億4000萬歐元,作為重建工程之用。[11]
2024年11月29日,即正式重新開放前八日,馬克宏與夫人碧姬·馬克宏偕同巴黎總主教洛朗·烏立克以及法國國家古蹟總建築師菲利普·維勒納夫一同參觀了整修後的巴黎聖母院。[12][13]
Remove ads
活動流程
重新開放儀式於當地時間下午7時00分正式展開,巴黎聖母院的鐘聲自2019年以來首次再度響起,象徵大門的重新開啟。[14]巴黎總主教洛朗·烏立克以他的牧杖三次敲擊封閉的大門。這根牧杖是由一根在大火中倖存的屋頂橫梁製成。[15]隨後,在指揮亨利·沙萊帶領下,巴黎聖母院合唱團三次吟唱拉丁文版的《詩篇第122篇》(英文開頭為「我歡喜,因為有人對我說,我們要進耶和華的殿」)。第三次吟唱時,大門正式開啟,[7][14][16]合唱團接著演唱由波蘭作曲家亨里克·戈雷茨基創作的《Totus Tuus》。隨後,烏立克總主教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帶領一小型儀典團隊步入中殿,其他來賓早已在殿內就座。[17]
下午7時20分,現場播放了一段影片介紹火災造成的損害及修復過程;巴黎聖母院的西立面上也投影出多種語言的「法語:merci」(感謝)字樣。當年參與救火的160位消防員,以及參與重建的工匠與職人站立於賓客面前,現場響起掌聲向他們致意。[18]

隨後,雷諾·卡普頌與葛替耶爾·卡普頌兄弟演奏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小調大鍵琴組曲》(HWV 432)中的《帕薩卡利亞舞曲》改編曲,他們是是這次活動中唯一現場演奏的表演者。[19]馬克宏總統發表致詞,向所有參與修復工程的人員致以謝意。[15][20]最後,法國宗座大使、總主教切萊斯蒂諾·米廖雷代為宣讀教宗方濟各的書面訊息。由於教宗即將出訪科西嘉,因此未能親自出席典禮。[21]教宗在訊息中表達了「以精神與祈禱」與現場人士同在的喜悅之情。[22][23]
第一場彌撒於下午7時40分開始,巴黎總主教烏立克為修復完成的管風琴進行祝福。這是該樂器自2019年大火以來首次再次奏響,由管風琴師奧利維耶·拉特里、文森·迪布瓦、蒂埃里·埃斯卡什與蒂博·法若勒斯即興演奏了一系列應答曲。[24][25] 儀式內容還包括條幅遊行、祈禱、讚美詩與其他合唱曲目,其中包含《讚美頌》以及由伊夫·卡斯塔涅特全新編曲的《尊主頌》。在講道中,烏立克強調教會「不僅屬於王公、領袖與顯貴」,而是「大門對所有人敞開」,包括外國人與非信徒。[7][16][17] 此外,神職人員首次穿上由時裝設計師尚-夏爾·德·卡斯泰爾巴扎克設計的新款禮儀服飾。[26]
原訂於教堂前廣場舉行的戶外音樂會,因預測將受達拉赫風暴影響,改由法國電視台提前一天錄製,並於儀式結束後的下午9點05分播出。演出陣由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指揮法國廣播愛樂樂團演出,並演奏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其後,鋼琴家郎朗演奏卡米爾·聖桑《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馬友友則詮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前奏曲,和小提琴家丹尼爾.洛扎科維奇演出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27]
演出亦涵蓋多位知名獨唱與流行音樂表演者,包含女高音普麗媞·楊蒂與茱莉·福許、歌手安熱莉克·基喬與希芭·塔瓦吉,[28], 美國嘻哈歌手法瑞爾·威廉斯演唱其代表作《Happy》,瑪莉詠·柯蒂亞演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加魯演唱音樂劇《鐘樓怪人》選段,以及班傑明·伯恩海姆、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與丹尼爾·洛扎科維奇、維揚內、克拉拉·盧恰尼等人[28]
郎朗與班傑明·伯恩海姆將共同發行一首特別合唱曲獻給巴黎聖母院。他們錄製了雅克·布雷爾的經典歌曲〈Quand on n'a que l'amour〉(〈當我們只擁有愛〉),由美國作曲家蘭迪·柯柏重新編曲。音樂會最終由DJ邁克爾·卡尼特羅特(Michael Canitrot)壓軸結合電子音樂與聲光投影下告終。[29][30]

彌撒開幕式當日在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暨將臨期第二主日舉行,[31]於當地時間上午10時30分在聖母院舉行,由烏立克總主教主祭,他為新的祭台舉行了奉獻禮,並將五位聖人的聖髑安放於其中。[7] 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其夫人、其他多國元首與政府首長以及法國政要均再次出席典禮。[14]
應總主教邀請,來自法國與世界各地的近170位主教參與了彌撒,另有天主教巴黎總教區106個堂區各派一位神父,以及七個東儀天主教會各派一位神父與其堂區信徒共同出席。[14] 參與神職人員包括弟茂德·彌額爾·多蘭樞機、貝沙拉·布特羅斯·拉伊樞機、道明·杜卡樞機及伊蒙·馬丁總主教。[32][33][34][35]
當地時間18時30分,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修復後首次對公眾開放的彌撒。[16]
自12月8日至15日,聖母院舉行了一系列特殊禮儀作為「八日慶期」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於12月13日迎回荊棘王冠,所有活動均透過法國天主教電視頻道KTO進行現場轉播。[8][36]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聖母頌》音樂會於12月17日與18日舉行兩場,週期性音樂會與其他活動將持續至2025年6月。[7]
除彌撒時間外,聖母院於12月9日下午3時30分首次重新對公眾開放,但第一週實施限制開放時段。正常開放時間自12月16日開始,[37] 參觀者須事先透過聖母院網站預約。[12][36]
出席者
在12月7日的重啟典禮上,法國總統馬克宏由其妻子碧姬·馬克宏與巴黎市長安娜·伊達爾戈陪同出席。現任與前任政府代表包括即將卸任的總理米歇爾·巴尼耶,以及其前任愛德華·菲利普與加布里埃爾·阿塔爾;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與法蘭索瓦·歐蘭德亦與其配偶卡拉·布魯尼(身穿迪奧禮服)[38]與朱莉·加耶出席;文化部長拉希妲·達狄,以及前部長傑克·朗與布魯諾·勒梅爾亦在場。[39][40][41]
其他出席典禮的政界人士包括國民聯盟的瑪琳·勒朋與喬丹·巴德拉,以及民主運動的法蘭索瓦·貝魯。[39][41] 巴黎伯爵讓亦有出席。此外,主要捐資者法蘭索瓦-亨利·皮諾與其妻莎瑪·海耶克[42]、貝爾納·阿爾諾也出席典禮,此外還有演員卡洛·波桂、記者洛朗絲·費拉里與設計師尚-夏爾·德·卡斯泰爾巴扎克。[40][43]
12月7日的典禮亦吸引眾多國際現任與前任元首及政府首腦,以及多個國際組織的高階代表出席。[5] 其他國際嘉賓包括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里與企業家伊隆·馬斯克。[16]
各國與次國家地區首長
埃迪·拉馬,阿爾巴尼亞總理,與配偶琳達·拉瑪[39]
霍安·恩里克·比韋斯-西西利亞,安道爾親王,與副王代表約瑟·瑪麗亞·毛里[39]
羅德尼·威廉斯,安地卡及巴布達總督,與妻子桑德拉·威廉斯爵士夫人[39]
尼科爾·帕希尼揚,亞美尼亞總理,與配偶安娜·哈科比揚[39][44]
卡爾·內哈默,奧地利總理,與配偶卡塔琳娜·尼德茨基[39]
菲利普國王與瑪蒂爾德王后[45]
熱利科·科姆希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主席團成員[39]
魯門·拉德夫,保加利亞總統,與第一夫人德西斯拉娃·拉德娃[39]
費利克斯·齊塞克迪,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與第一夫人德尼絲·尼亞克魯·齊塞克迪[39]
德尼·薩蘇-恩格索,剛果共和國總統,與第一夫人安托瓦內特·薩蘇-恩格索[39]
佐蘭·米拉諾維奇,克羅埃西亞總統,與第一夫人桑婕·穆西奇·米拉諾維奇[39]
阿拉爾·卡里斯,愛沙尼亞總統,與第一夫人希爾耶·卡里斯[39]
亞歷山大·斯圖布,芬蘭總統[39]
布里斯·奧利吉·恩圭馬,加彭過渡總統,與第一夫人齊塔·尼昂格·奧利吉[39]
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喬治亞總統[39]
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德國總統,與第一夫人埃爾克·史坦麥爾[45]
卡特里娜·薩克拉羅普盧,希臘總統,與伴侶帕夫洛斯·科特索尼斯[39]
烏馬羅·西索科·恩巴洛,幾內亞比索總統[39]
舒尤克·道馬什,匈牙利總統[46]
塞爾焦·馬達雷拉,義大利總統,與女兒勞拉·馬達雷拉[45]
焦爾吉婭·梅洛尼,義大利總理[47]
維約薩·奧斯馬尼,科索沃總統,與第一先生普林頓·薩德里烏[39][48]
內奇爾萬·巴爾扎尼,庫德斯坦地區總統[39]
菲利普王子,代表漢斯-亞當二世親王出席[39]
吉塔納斯·瑙塞達,立陶宛總統,與第一夫人黛安娜·瑙塞迪耶內[39]
盧森堡大公亨利與盧森堡大公妃[39]
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45]
穆萊·拉希德王子,代表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49]
迪克·史庫夫,荷蘭總理[39]
戈爾達娜·西莉婭諾夫斯卡-達夫科娃,北馬其頓總統[39]
宋雅王后,代表哈拉爾五世出席[39]
聖地牙哥·培尼亞,巴拉圭總統,與第一夫人萊蒂西亞·奧坎波斯[39]
安傑伊·杜達,波蘭總統,與第一夫人阿加塔·科爾豪澤-杜達[39]
法蘭索瓦·勒戈,魁北克(加拿大)省長[50]
法蘭切絲卡·奇韋爾基亞與達利博爾·里卡爾迪,聖馬利諾執政官[39]
帕特里斯·特羅瓦達,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總理[39]
米洛什·武切維奇,塞爾維亞總理[39]
羅伯特·戈洛布,斯洛維尼亞總理[51]
烏爾夫·克里斯特松,瑞典總理[52]
福雷·納辛貝,多哥總統[39]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烏克蘭總統[45]
威爾斯親王威廉,代表英國出席[53]
吉兒·拜登,美國第一夫人,以及其女兒艾希莉·拜登[45]
唐納·川普,美國前總統兼後任總統[53][45]
大主教塞萊斯蒂諾·米列列,教廷駐法國聖座大使,代表教宗方濟各出席[22][23]
國際組織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