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呂尼格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呂尼格蒸汽鐵路線(Brünig steam railway line ,德語:Brünigbahn ) 是 一條瑞士窄軌鐵路, 連接瑞士中部的琉森與伯爾尼高地的因特拉肯,沿線經過阿爾卑納赫施塔德(Alpnachstad)、吉斯維爾(Giswil)、邁林根和布里恩茨,並穿過布呂尼格山口。於陡坡路段使用齒軌鐵路,但大部分路段是普通黏著鐵路。 [1]
本線係於 1888 年至 1916 年間分階段通車,在 1903 年至 2004 年間為瑞士聯邦鐵路唯一的窄軌線路,現在則與琉森-施坦斯-恩格爾貝格線一同屬於瑞士中央鐵路。有區際列車行駛全線,因特拉肯和邁林根之間有一般(非齒軌)的區域列車,琉森和吉斯維爾之間有琉森城市快鐵(S-Bahn)列車。黑吉斯維爾至琉森之間的路段與琉森 – 施坦斯 – 恩格爾貝格線共用。 [2] [3] [4]
歷史


這條鐵路是由侏羅-伯恩-琉森鐵路 (JBL)興建的,該公司於 1888 年開通了從布里恩茨經由布呂尼格山口到阿爾卑納赫施塔德的路段,最初的目的是連接布里恩茨湖和琉森湖上的蒸汽船航線,後於 1889 年從阿爾卑納赫施塔德延伸至琉森,而得以連接瑞士鐵路網的其他部分。1891 年,JBL 併入侏羅-辛普朗鐵路 (JS)。 [2] [3] [5]
1903 年,JS 併入瑞士聯邦鐵路(SBB)。現有路線最後通車的路段是在1916年完工的布里恩茨至因特拉肯區間。此後列車可以從琉森直達因特拉肯,並轉乘往伯爾尼及其他目的地的火車。
本線於 1941 年至 1942 年進行了電氣化工程,採用瑞士標準幹線電氣化15000伏特16.7Hz的交流電系統,架空線供電,大大增加了行車速度,全線的一般行車時間由 3 個多小時縮短到 2 小時。 [2] [3]
1964 年在赫爾吉斯維爾與琉森-史坦斯-恩格爾貝格鐵路(LSE) 建立了交匯站,之後LSE 的列車可行駛布呂尼格線抵達琉森站。 2004 年 6 月 30 日,瑞士聯邦委員會授權瑞士鐵路公司 (SBB) 將布呂尼格線出售給由LSE設立的中央鐵路公司,至此兩條路線皆為其所有;收購於 2005 年 1 月 1 日生效。 [2] [6]
2012年末,在克林斯馬滕霍夫車站和盧塞恩車站引道之間啟用新的隧道路線,取代了原先較不直接的地面路線,因此得以廢除幾個交通繁忙的平交道,並提供雙軌路線。隧道還新增了琉森阿爾蒙德 / 展覽館站(Lucerne Allmend/Messe)以供旅客來往瑞士體育競技場。 [7] [8]
Remove ads
運行





琉森站為本線起點,該站也有瑞士聯邦鐵路的標準軌距路線。米軌路線的終點月台,以及本線的最初路段,與琉森-施坦斯-恩格爾貝格線的列車共用。出站不久路線進入隧道穿越琉森南部郊區到克林斯馬滕霍夫站,接著以地面路線行至黑吉斯維爾,與琉森 –施坦斯 – 恩格爾貝格線分離。 [1] [3]
從黑吉斯維爾站出發後,經洛珀山1號隧道(Lopper I tunnel)穿過皮拉圖斯山,至阿爾卑納赫施塔德。該處為皮拉圖斯鐵路的起點,但兩條線路軌距不同,且無軌道直接連接。從阿爾卑納赫施塔德站出發,布呂尼格線沿著薩爾嫩阿河和薩爾嫩湖到吉斯維爾。過了吉斯維爾站後是該線的第一個齒軌區間,爬升至凱澤斯圖爾站。由此開始穿越薩爾嫩阿河上游盆地,沿著龍格恩湖到龍格恩。這是全線中坡度最大的黏著鐵路(傳統鐵路)區間。 [1] [3]
在龍格恩站之後,第二個齒軌區間爬升至布呂尼格山口的布呂尼格-哈斯利貝格站,這是全線最高點。過了山口是路線的第三個齒軌區間,沿著阿勒河下降到邁林根;這是全線最陡峭的齒軌居區間。在邁林根車站,布呂尼格線列車會改變行駛的前後端:列車從車站西方進入,也從西方開離車站。而該站的另一路線邁林根 - 因納特基興鐵路(MIB) 的列車則由車站東方駛離。雖然兩條路線之間有軌道連接,但在電氣系統並不相容,故沒有直通列車運行。 [1] [3]
路線沿著阿勒河(Aare)河谷,從邁林根(Meiringen)到布里恩茨(Brienz),布里恩茨-羅特洪鐵路的起點站位於本線的布里恩茨站旁邊,兩條鐵路軌距不同且沒有軌道連接。
過了布里恩茨之後,布魯尼格線沿著布里恩茨湖北岸行駛,這一段路線經常受到山體滑坡的影響。
鐵路跨越阿勒河上的一座高架橋,橋梁建造得很高以便湖泊中的船隻能到達因特拉肯。接著路線跨過BLS鐵路(BLS AG)通往其伯尼根機廠的標準軌距路線,然後下降到終點站——因特拉肯東站。該車站還有BLS與伯恩高地鐵路(BOB)的路線匯集於此。
布呂尼格線與伯恩高地鐵路(米軌路線)的軌道相連,但兩條路線電氣系統不同,因此沒有直通列車運行。
本線為米軌(軌距1,000毫米(3英尺3+3⁄8英寸),沿線兼採齒軌和粘著鐵路,在布呂尼格山口附近的陡坡使用Riggenbach 齒軌,但大部分路段是普通粘著鐵路;齒軌區間最大坡度為12%,黏著鐵路區間最大坡度為3%。路線長度為 74 公里,大部分為單線區間並在許多車站設有交會側線。琉森和赫吉斯維爾之間與琉森-施坦斯-恩格爾貝格線共用區間,大多是雙線;琉森和霍爾夫(Horw)之間的大部分路段,其中一線為雙軌距,以便標準軌距的貨運列車抵達沿線的工業區和艾希霍夫(Eichhof)酒廠。電氣化方式為瑞士幹線標準的15000伏特、16+2⁄3 Hz交流電架空線方式。 [1]
在齒軌區間,蒸汽機車 G 3/4 和 HG 3/3 只能向前行駛,因此需要轉車盤。邁林根歷史悠久的手動轉車盤於 2011 年拆除並於 2013 年異地重建。[9]吉斯維爾的轉車盤台在 2013 年車站更新工程時也進行了遷移。
Remove ads
每小時有一班區際列車行駛全線,需時不到兩小時。由於邁林根和吉斯維爾之間只有區際列車經過,故區際列車在此區間各站停車。區際列車在因特拉肯和邁林根之間以及琉森和吉斯維爾之間,則僅停靠部分車站。
在路線兩端區間則有區域列車行駛。因特拉肯和邁林根之間每小時有一班停靠各站的區域列車,琉森和吉斯維爾之間之間則有每小時兩班的琉森城市快鐵 S5線列車。黑吉斯維爾至琉森間的路線與琉森 - 施坦斯 - 恩格爾貝格線的列車共享,所以又多了每小時一班的區際列車,以及每小時兩班的琉森城市快鐵S4線列車。 [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