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帽子的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帽子裡的貓
Remove ads

戴帽子的貓》(英語:The Cat in the Hat)是一本於1957年出版的兒童文學,由美國作家兼插畫家蘇斯博士創作。故事圍繞一隻帶有紅白條紋高帽子、手拿柺杖、古靈精怪的戴帽子的貓展開。

快速預覽 戴帽子的貓, 原名 ...

本書的創作背景可追溯至1950年代美國社會對幼兒期英語Early childhood識字教育的關注與辯論,尤其針對傳統啟蒙讀本英語Primer_(textbook)(如《迪克與珍英語Dick_and_Jane》系列)過於呆板、難以激發閱讀興趣的批評聲浪。當時霍頓米夫林公司英語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教育部門主管威廉·斯波爾丁(William Spaulding)邀請蘇斯博士創作一本兼具趣味性與教學功能的新型讀本。兩人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事。儘管蘇斯博士當時已與蘭登書屋簽有合約,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由霍頓米夫林發行學校用版本,而蘭登書屋則負責書店通路的商業版發行。

蘇斯博士對本書的創作過程曾有多種說法,但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在受限於一份約含250個基本詞彙的單字表時感到相當挫折,於是決定從中挑選兩個押韻的單字作為故事的起點。最終,他選中了「cat」(貓)和「hat」(帽子)這兩個詞。《戴帽子的貓》出版後即廣獲好評,不僅評論界盛讚其為傳統啟蒙讀本的嶄新替代品,市場亦迅速展現熱烈迴響,三年間銷量突破百萬冊。《出版人周刊》在2001年將本書列為史上最暢銷兒童書籍第九名。本書的成功促使蘇斯博士與他人共同創立初學者圖書英語Beginner Books出版社,專門出版針對初學閱讀兒童的作品。

自出版以來,戴帽子的貓已成為蘇斯博士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角色,甚至被選為蘇斯博士企業的吉祥物。該作曾被改編為1971年動畫電視特別節目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TV_special)以及2003年真人電影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film),戴帽子的貓亦在多部相關作品與跨媒體商品中頻繁登場。

Remove ads

劇情大綱

在一個又冷又濕的雨天裡,一位小男孩和妹妹莎莉無聊地待在家裡。他們百無聊賴地坐在窗邊,看著灰濛濛的天氣發呆。突然一聲巨響打破了寧靜,一隻高大、擬人化、頭戴紅白條紋高帽、繫著紅色領結的神祕戴帽子的貓闖入屋內。他自稱為「戴帽子的貓」,熱情地提議用他所知道的一些戲法來娛樂孩子們。然而,家中的寵物金魚立刻表達反對,認為這隻貓不應該留在屋裡。但戴帽子的貓對金魚的勸阻置若罔聞,反而拿起雨傘表演特技,用傘尖把金魚缸高高頂起來,引起一陣驚呼。

遊戲很快變得越來越瘋狂。戴帽子的貓站上球體,在四肢上同時堆疊各種家中物品,試圖展示他的平衡技巧。最終他失去控制而重重摔落,手上的物品也一併灑落四周,客廳一片混亂。金魚再次譴責他的胡鬧,但戴帽子的貓絲毫不以為意,反而興致勃勃地提議玩下一個遊戲。這次他從門外搬來一個大紅箱子,並從中釋放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傢伙,分別被稱為「一號物」與「二號物」。這兩個身穿紅色制服、擁有藍色頭髮的調皮角色一出場便開始搗蛋。他們在屋內放風箏、撞倒牆上的畫作,甚至拿起母親新買的波點洋裝揮舞,引發更大的混亂。

就在這時,金魚從窗外驚恐地發現,孩子們的母親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立刻拿起捕網成功將一號物與二號物制服,並把他們塞回紅箱中。戴帽子的貓似乎感到羞愧,默默地拖著箱子走出門外,留下滿屋凌亂。令人意外的是,戴帽子的貓很快又回來了,這次他駕駛著一台奇特的清理機器,在短時間內將整個屋子恢復原狀,打掃得一塵不染。金魚與孩子們都鬆了一口氣。收拾完畢後,戴帽子的貓悄然離去,正好在母親進門前消失無蹤。

當母親踏進家門,看見家中井然有序,便問道:「你們在我不在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呢?」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遲疑不語。故事的結尾則將問題拋向讀者:「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回答媽媽呢?」

Remove ads

背景

总结
视角
Thumb
約翰·赫西撰寫的關於兒童識字教育的文章,啟發了《戴帽子的貓》的創作。

本書作者「蘇斯博士」希奧多·蘇斯·蓋索創作《戴帽子的貓》的原因,源自對1954年5月24日刊登於《生活》雜誌上一篇文章的回應。該文由約翰·赫西撰寫,標題為〈為什麼學生在第一個R(閱讀)就卡住了?一個地方委員會為全國問題提供了解答:閱讀〉("Why Do Students Bog Down on First R? A Local Committee Sheds Light on a National Problem: Reading")。[1][2]

在這篇文章中,赫西批評當時學校使用的啟蒙讀本英語Primer_(textbook),如《迪克與珍英語Dick_and_Jane》系列系列,認為這些教材內容呆板、插圖缺乏生氣:

孩子們在教室裡接觸到的書,插圖毫無生氣,只描繪經過過度理想化的兒童生活……書中的男孩與女孩異常有禮、異常整潔……而書店裡卻隨處可見更生動有趣的書,描繪奇妙的動物與自然行為(也就是偶爾會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如果學校董事會願意推動,出版商當然可以為啟蒙讀本製作出這樣的內容。[3]

在詳盡分析造成學生閱讀障礙的原因後,赫西在文末拋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學校的啟蒙讀本不能有更具想像力、啟發性的插圖,就像那些風格奇幻的兒童畫家所創作的畫作,例如坦尼爾皮爾、「蘇斯博士」或華特·迪士尼[4]

這篇文章引起了威廉·斯波爾丁(William Spaulding)的注意。他曾在戰時與蓋索結識,當時擔任霍頓米夫林公司英語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教育部門主管。[5] 斯波爾丁也讀過魯道夫·弗萊許英語Rudolf Flesch於1955年出版的的暢銷書《為什麼強尼不會讀書英語Why Johnny Can't Read》,弗萊許在書中同樣批評啟蒙讀本過於乏味,並指出這些教材依賴整詞辨認法英語Word recognition而非自然拼讀,不利於孩子建立閱讀能力。[6][7]

1955年,斯波爾丁邀請蓋索在波士頓共進晚餐,並在席間提議他創作一本「專為六至七歲、已具備基本閱讀能力的兒童設計」的書。據說他甚至向蓋索提出挑戰:「寫一本一年級小孩一拿起就放不下的書給我看看!」[5]

在《為什麼強尼不會讀書》一書的最後,弗萊許列出了一份由72組單字組成的清單,內容涵蓋小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詞彙。斯波爾丁也為蓋索準備了一份類似的詞彙表。[7] 蓋索後來告訴傳記作家茱蒂絲與尼爾·摩根(Judith and Neil Morgan),斯波爾丁給了他一份包含348個六歲兒童應該認識的單字清單,並要求他寫的書中所使用的字彙不得超過225個。[5]

然而,據菲利普·尼爾英語Philip Nel指出,蓋索在1964至1969年間的多次訪談中提供了不同的數據。他有時表示可用字彙為200至250個,來源清單則在300至400個之間。最終,《戴帽子的貓》實際使用了236個不同的單字。[8]

Remove ads

創作過程

蓋索曾對《戴帽子的貓》的創作起源提出過多種說法。根據他最常提及的一個版本,他起初對斯波爾丁提供的單字清單感到非常沮喪,最後乾脆掃視整張清單,試圖從中找出兩個押韻的詞語作為靈感來源。結果選中的兩個詞便是「cat(貓)」與「hat(帽子)」。[8]

晚年時,蓋索向傳記作者茱蒂絲與尼爾·摩根(Judith and Neil Morgan)回憶,靈感的萌芽其實來自波士頓霍頓米夫林辦公室的一部老舊電梯。他與斯波爾丁一同搭乘電梯時,遇見一位「身形嬌小、背部佝僂的女性操作員,戴著一隻皮革半指手套和一抹神秘微笑」,從而引發構思。[9]安妮塔·席維英語Anita Silvey也曾記錄類似的故事,指出這位女性是一位優雅又嬌小的非裔美國人,名叫安妮·威廉斯(Annie Williams)。[10] 蓋索後來向席維透露,他在描繪《戴帽子的貓》時,正是以威廉斯為原型,並為戴帽子的貓配上她的白手套與那抹「狡黠、甚至帶點詭異的微笑」。[10]

Thumb
蓋索曾表示,他原先構思的某個故事與攀登聖母峰有關。

蓋索在兩篇1957年11月17日發表的文章中,也分享過彼此矛盾、部分虛構的創作回憶,分別為〈奧洛如何得到他的書〉("How Orlo Got His Book",刊於《紐約時報書評》)與〈我與一年級語言的奮戰〉("My Hassle with the First Grade Language",刊於《芝加哥論壇報》)。[8]

在〈我與一年級語言的奮戰〉一文中,他提到曾向一家「極具聲望的教科書出版商」提案,希望撰寫一本關於「在零下60度攀登聖母峰」的兒童書籍。[11] 對方雖然有興趣,卻告訴他:「你不能用『scaling(攀登)』、『peaks(山峰)』、『Everest(聖母峰)』、『60』、『degrees(度數)』……這些字都不行。」[11]

蓋索也在1957年7月6日出版的《星期六晚郵報》中,由勞勃·卡恩(Robert Cahn)撰寫的一篇報導中提及過類似的經歷。[8] 在〈我與一年級語言的奮戰〉一文中,他描述了為創作一個「國王貓」與「王后貓」故事,歷經了「三個痛苦不堪的星期」。[12] 因為「queen(王后)」這個詞不在指定的單字清單內,他的一年級外甥諾瓦爾(Norval)也不認識這個字。結果他只得放棄這個故事構想,並陷入了尋找合適字詞的瓶頸。蓋索曾嘗試用「Q」字母開頭的詞彙,但清單上根本沒有此類字詞;接著又試著用「Z」字母開頭的詞彙,依然一無所獲。最後,他完成的書稿拿給外甥看時,對方已升上高年級,甚至開始學習微積分了。不過,菲利普·尼爾指出,這位名叫諾瓦爾的外甥其實是蓋索虛構出來的人物。蓋索的姪女佩姬·歐文斯(Peggy Owens)確實有一個兒子,但在該文章發表時,這孩子才剛滿一歲。[13]

在〈奧洛如何得到他的書〉一文中,蓋索描寫了一個名叫奧洛(Orlo)的典型虛構兒童,由於市面上的啟蒙讀本過於乏味,讓他對閱讀失去了興趣。[14] 為了避免像奧洛這樣的孩子感到沮喪,蓋索決心創作一本真正吸引人的書。可惜他發現這項任務「就像是在情人隧道裡迷路,還遇上了女巫」。[14] 他曾試著寫一本名為《斑馬女王》(The Queen Zebra)的故事,卻發現「queen」和「zebra」都不在允許使用的字彙清單內。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說,清單上根本沒有任何以 Q 或 Z 開頭的字詞。接著他嘗試寫一個關於鳥的故事,卻發現「bird(鳥)」也不被允許。只好改用「有翅膀的東西」(wing thing)來稱呼,但這個角色又不能擁有「腿」、「喙」、「尾巴」,甚至不能有「左腳」或「右腳」。[15] 他形容自己的創作過程說:「我用的方法,就像是想做一個蘋果派,卻家裡沒有蘋果派皮一樣。」[15]

蓋索對於本書完成所耗時間的說法也不一,有時聲稱花了九個月,有時則說長達十八個月。[16] 文學學者唐納·皮斯(Donald Pease)指出,與蓋索過去多數作品通常與妻子海倫英語Helen Palmer (writer)合作不同,《戴帽子的貓》幾乎是由他獨力完成,標誌著他創作方式與生活的轉變。[17] 勞勃·L·伯恩斯坦英語Robert L. Bernstein也回憶當時的蓋索:「我越常見到他,他就越喜歡一個人獨處在那間工作室裡創作。」[18] 皮斯認為,這項改變與海倫於1954年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並展開長期復健有密切關聯。[18]

出版歷史

Thumb
班尼特·瑟夫英語Bennett Cerf(攝於1932年),蘭登書屋總裁,促成蘭登書屋與霍頓米夫林的聯合出版協議。

蓋索在霍頓米夫林公司教育部門主管威廉·斯波爾丁(William Spaulding)邀請下,著手創作《戴帽子的貓》。然而,由於蓋索當時已與蘭登書屋簽約,因此蘭登書屋總裁班尼特·瑟夫英語Bennett Cerf與霍頓米夫林達成協議:蘭登書屋保有書店通路的商業銷售權,而霍頓米夫林則擁有教育市場的銷售權,負責向學校推廣。[5]

霍頓米夫林的版本於1957年1月或2月率先發行,蘭登書屋的商業版則於3月1日上市。[19] 雖然兩者封面設計略有不同,但內文內容完全一致。[19] 首刷版本可由封面內折角右上角的「200/200」字樣辨識,代表定價為2.00美元;後續版本價格則降為1.95美元。[20]

根據茱蒂絲與尼爾·摩根(Judith and Neil Morgan)的記載,該書一上市即銷售強勁。蘭登書屋的商業版初期每月平均銷量達12,000冊,且持續成長。[21] 位於洛杉磯布洛克百貨公司英語Bullock's甚至在一天內售罄首批100本,隨即追加訂購250本。[21]摩根夫婦認為,此書的成功主要仰賴「校園口耳相傳」,孩童從同儕那裡得知這本書後,便不停向父母要求購買。[21]

相比之下,霍頓米夫林針對學校市場推出的版本銷售表現平平。蓋索在在強納森·科特英語Jonathan Cott於1983年撰寫的個人側寫中提到:「霍頓米夫林……很難將這本書推銷給學校。許多教師仍然偏愛《迪克與珍》,而我的書被視為過於新穎,甚至不夠莊重。不過蘭登書屋的班尼特·瑟夫爭取到書店的銷售權,結果卻大受歡迎。」[22] 蓋索也向摩根夫婦表示:「父母比學校工作人員更能理解這類讀物的價值與必要性。」[21]

出版三年後,《戴帽子的貓》全球銷量已接近一百萬冊,並被翻譯為法文中文瑞典文點字版本。[21] 2001年,《出版人週刊》將其列為史上最暢銷兒童書籍第九名。[23]截至2007年,該書全球累積印量已超過1,000萬冊,翻譯版本超過12種語言,其中包括拉丁文譯本《Cattus Petasatus》。[24][25]

為慶祝《戴帽子的貓》出版50週年,蘭登書屋於2007年推出《註解版戴帽子的貓:蘇斯與他的戴帽子的貓們的祕密》(The Annotated Cat: Under the Hats of Seuss and His Cats),收錄本書及其續作,並附有菲利普·尼爾撰寫的註解與導讀。[19]

Remove ads

分析

菲利普·尼爾認為,《戴帽子的貓》的主角戴帽子的貓承襲了美國藝術傳統中「詐騙者」(con artist)類型人物的特質,與梅瑞迪斯·威爾遜英語Meredith Willson筆下《歡樂音樂妙無窮》的男主角以及李曼·法蘭克·鮑姆綠野仙蹤》中的奧茲巫師具有相似性。[26] 尼爾進一步指出,蓋索本人與這隻貓之間存在強烈的自我投射。1957年7月6日《星期六評論》刊登的專訪中,便附有一幅蓋索將自己畫成貓的自畫像。[26] 蓋索的編輯麥可·K·弗里斯英語Michael K. Frith亦支持此觀點,認為:「戴帽子的貓與泰德·蓋索密不可分。我認為這毫無疑問。他總能從混亂中找到樂趣,樂在觀察這個瘋狂的世界。」[26]露絲·麥當勞(Ruth MacDonald)認為,書中戴帽子的貓的角色是為孩子們帶來「有趣的快樂」(fun that is funny),這種快樂與成人所強加的、結構化且嚴肅的「嚴肅快樂」形成鮮明對比。[27]

在〈戴帽子的貓是黑人嗎?〉("Was the Cat in the Hat Black?")一文中,尼爾更進一步探討貓的形象與非裔美國人刻板印象之間的潛在關聯。他指出,戴帽子的貓可能部分受到黑人歌舞秀英語Minstrel show影響,尤其體現在蓋索早期卡通中對此類表演形式的借鑑,以及「cat」一詞在爵士樂界對音樂家的暱稱用法。[28][29] 他認為,儘管蓋索後期致力創作對抗偏見的作品,仍無法完全擺脫童年所內化的文化預設,其視覺風格往往不自覺地重複了某些種族意識形態。[28]

Thumb
蓋索曾表示,書中的魚象徵他心中的科頓·馬瑟

蓋索曾指出,書中的魚象徵他心目中的科頓·馬瑟,該清教徒道德論者曾在塞勒姆審巫案中扮演重要角色。[30]貝蒂·孟施與艾倫·傅里曼進一步指出,蓋索借用早期基督教的魚形象,將魚塑造成象徵「超我」的道德化身,代表著不斷告誡、拘謹且保守的力量。[30]尼爾亦提到,其他評論者曾將魚視為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中的「超我」,與象徵「本我」的貓形成對比。作家安娜·昆德倫(Anna Quindlen)則將貓視為「純粹的本我」,而孩子們則代表介於兩者之間的「自我」。[30] 不過孟施與傅里曼認為,貓同時擁有「本我」與「自我」的特質。[30]

麥當勞則從家庭結構角度解讀魚的角色,認為牠象徵缺席母親的聲音。[31] 魚與貓之間的對立,不僅反映貓作為不速之客的身份,也象徵自然界中掠食者與獵物的關係,構成故事的核心張力。她指出,故事結尾時孩子們猶豫是否向母親坦承真相,而魚朝讀者投以「意有所指的眼神」,彷彿在說:「的確發生了一些事情,但在這種情況下,沉默是金。」[31]艾莉森·路莉英語Alison Lurie也認為:「故事強烈暗示孩子們可能不會告訴母親真相。」[32] 她補充說,孩子們——無論是故事中的角色還是閱讀本書的讀者,都能藉由故事釋放破壞衝動,卻無需承擔現實中的後果。[32]

1983年接受強納森·科特(Jonathan Cott)訪談時,蓋索表示:「《戴帽子的貓》是一場對權威的反叛,但當貓在結尾將一切收拾乾淨,這場反叛也隨之中和。這像是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那樣的革命,卻尚未達到弗拉基米爾·列寧的程度。」[33]

文學評論家唐納·皮斯(Donald Pease)指出,《戴帽子的貓》在結構上延續了蘇斯博士早期作品的風格,故事開端為「一名對現實感到無聊的兒童」,隨後進入想像的奇幻世界。[34] 然而,該書的幻想角色並非源自孩童的想像,而是突如其來闖入現實世界,這是蓋索首次讓幻想主角主動介入真實情境。[34] 此外,與過去作品不同,《戴帽子的貓》的主角兄妹不僅身歷其境於奇幻事件,也在故事結尾對貓及其世界產生了全新的認知與態度轉變。[34]

Remove ads

影響

魯斯·麥克唐納(Ruth MacDonald)表示:「《戴帽子的貓》是讓蘇斯博士成名的作品。若沒有這本書,蘇斯在兒童文學史上將只是個微不足道的人物。」[35]唐納·皮斯(Donald Pease)也同意此看法,指出:「《戴帽子的貓》是蘇斯博士故事庫中的經典之作,是他的基石與樞紐。在寫這本書之前,蓋索因《Quick, Henry, the Flit!英語FLIT#"Quick,_Henry,_the_Flit!"》廣告活動比他的九本兒童書更為人知。」[36] 此書的出版與風行,使蓋索成為美國文盲問題辯論的核心人物,皮斯稱之為冷戰時代「最重要的學術爭議」。[36]

學者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認為:「《戴帽子的貓》改變了初等教育與兒童書籍的本質。它不僅代表閱讀應透過拼音教學的理念,也代表語言技巧,以及其他許多科目應透過插圖故事書教學,而非傳統的初學讀本和教科書。」[37]1983年,蓋索曾對強納森·考特(Jonathan Cott)表示:「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一本書,因為它促成了《迪克與珍》系列的消亡。」[22]

Thumb
2003年於白宮展出的《戴帽子的貓》聖誕裝飾

這本書直接促成了初學者圖書英語Beginner Books出版社的成立,該出版社專注於出版類似《戴帽子的貓》的初學讀者書籍。[21] 根據朱迪思與尼爾·摩根(Judith and Neil Morgan)記載,當蓋索的出版商之妻菲利斯·塞爾夫(Phyllis Cerf)注意到本書後,安排了雙方會面,進而共同創辦初學者圖書。[21] 蓋索擔任總裁與編輯,戴帽子的貓成為該品牌的吉祥物,妻子海倫則是第三合夥人。蘭登書屋最初擔任發行商,[21]直到1960年收購了初學者圖書。[38]蓋索為該系列撰寫多本書籍,包括《戴帽子的貓回來了英語The Cat in the Hat Comes Back》(1958年)、《綠雞蛋和火腿英語Green Eggs and Ham》(1960年)、《跳到爸爸身上英語Hop on Pop》(1963年)和《穿襪子的狐狸英語Fox in Socks》(1965年)。[39]他起初仍沿用有限詞彙表創作,後來逐漸相信「只要慢慢教導並搭配豐富插圖,孩子便能學會大量詞彙」。[40] 其他作者也為該系列創作多本知名作品,如《一隻蒼蠅經過》(1958年)、《山姆和螢火蟲英語Sam and the Firefly》(1958年)、《去吧,狗狗,去吧!英語Go, Dog. Go!》(1961年)和《大尋蜂行動英語The Big Honey Hunt》(1962年)。[39]

《戴帽子的貓》及其形象多次出現在美國政治文化中。戴帽子的貓一手平衡多樣物品、站立於球上的形象,常被政治漫畫用來象徵人物平衡困境。政治漫畫家曾將比爾·柯林頓喬治·W·布希描繪成此形象。[41] 2004年,《瘋狂雜誌》發表文章〈布希政府與蘇斯博士世界的奇異相似之處〉,將白宮官員言論與蘇斯書中摘錄語句對比,並引述布希國情咨文承諾,搭配戴帽子的貓誓言片段:「我能拿起杯子、牛奶和蛋糕!我能拿起這些書!還有拿耙子上的魚!」[42] 2007年第110屆美國國會期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利·里德將移民改革法案陷入僵局比喻為貓製造的混亂,甚至在議場朗讀本書部分內容,盼望藉此促成僵局化解,「如果你回頭讀蘇斯博士的書,戴帽子的貓最後會收拾善後。」[43][44] 1999年,美國郵政局發行了一枚印有戴帽子的貓的郵票。[45]

《戴帽子的貓》的風行也推動了蓋索其他兒童書的銷售。1940年出版的《霍頓孵蛋記英語Horton Hatches the Egg》首年銷售5,801冊,次年降至1,645冊。1958年《戴帽子的貓》問世隔年,《霍頓》銷量攀升至27,643冊,1960年累計銷售超過20萬冊。[36]

2020年,《戴帽子的貓》位列紐約公共圖書館「歷史十大最借閱書籍」第二名。[46][47]

Remove ads

改編作品

《戴帽子的貓》已被改編為多種媒體形式,包括舞台劇、[48] 電視節目、[49] 以及電影。[50]

電視節目

戴帽子的貓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TV_special)》是一部1971年首播的動畫音樂特別節目,由艾倫·舍曼為戴帽子的貓配音。[51] 1973年,舍曼再次在《蘇斯博士逍遙遊英語Dr. Seuss on the Loose》中飾演戴帽子的貓,在該節目中主持了三個故事。[52] 此角後來也出現在其他特別節目中,如1982年的《鬼靈精惹怒戴帽子的貓英語The Grinch Grinches the Cat in the Hat》。[51]

在1996年至1998年播出的美國木偶劇集《蘇斯博士的奇幻世界英語The Wubbulous World of Dr. Seuss》中,戴帽子的貓與「小貓們」一同登場,該節目由吉姆·漢森公司英語The Jim Henson Company製作。布魯斯·拉諾伊爾英語Bruce Lanoil為第一季的戴帽子的貓配音,第二季則由馬丁·P·羅賓森英語Martin P. Robinson接替。[53][54]

2010至2018年間的動畫影集《戴帽子的貓知識多!英語The Cat in the Hat Knows a Lot About That!》則以繪本系列《戴帽子的貓的學習圖書館》為基礎改編,戴帽子的貓一角由馬丁·蕭特配音。[49]

比爾·哈德曾在2014年《週六夜現場》的短劇中扮演過戴帽子的貓。[55]

Remove ads

電影

受到2000年真人電影《鬼靈精》熱潮的激勵,環球影業於2003年製作了真人版《戴帽子的貓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film)》,由麥克·邁爾斯主演。電影上映後,蘇斯博士的遺孀奧黛麗·蓋索英語Audrey Geisel對角色的詮釋表示反對,並發誓日後不再允許真人版改編。[50]

2012年,改編自蘇斯博士同名童書英語The Lorax的動畫電影《羅雷司》取得票房成功,環球影業照明娛樂宣布計劃製作《戴帽子的貓》的動畫電影。羅伯·利伯(Rob Lieber)原定撰寫劇本,克里斯·梅勒丹德利英語Chris Meledandri擔任製片人,蘇斯博士的遺孀奧黛麗·蓋澤爾英語Audrey Geisel擔任執行製片人,但該計畫最終並未執行[56][57]

2018年1月,華納兄弟影業為華納動畫集團(後來更名為華納兄弟影業動畫英語Warner Bros. Pictures Animation)取得了《戴帽子的貓》的動畫電影版權,作為與蘇斯博士企業(Dr. Seuss Enterprises)合作的一部分[58]。2020年10月,宣布艾莉卡·里維諾亞英語Erica Rivinoja和阿特·赫南德茲(Art Hernandez)接下導筒[59]。2023年6月,亞歷山卓·卡洛尼英語Alessandro Carloni取代赫南德茲擔任導演[60]

2024年3月,據報導稱比爾·哈德將會為標題角色「戴帽子的貓」配音[61]。同月,華納兄弟影業動畫總裁比爾·達馬切克英語Bill Damaschke證實了哈德參演的消息,並宣布昆塔·布倫森楊伯文霍奇爾·戈梅茲麥特·貝瑞英語Matt Berry寶拉·佩爾英語Paula Pell加入配音陣容;哈德還將與蘇斯博士企業總裁兼執行長蘇珊·布蘭特(Susan Brandt)共同擔任執行製片人。傑瑞德·史騰英語Jared Stern和丹妮拉·馬祖卡托(Daniela Mazzucato)擔任製片人,雙重否定動畫負責動畫製作[62]。2025年7月,隨著首支預告片釋出,亞美莉卡·費雷拉、迪亞哥·馬汀尼斯(Tiago Martinez)、泰塔斯·伯傑斯英語Tituss Burgess吉安卡洛·伊坡托被揭露為本片的配音陣容之一[63]

2025年3月,電影上映日期提前一週至2026年2月27日,以避開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電影《狸想世界》的檔期競爭。[64]2025年4月,電影被揭露將設定於一個名為「蘇斯宇宙」(Seussiverse)的共同世界中。[65]

其他媒體

1997年,本書被改編為Living Books英語Living Books電腦互動讀本版本。[66]

2003年,根據真人電影改編的《戴帽子的貓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video_game)》電子遊戲,登上了 XboxPlayStation 2Game Boy AdvanceMicrosoft Windows 平台。[67]

2004年,又有一款基於原作繪本開發的電子遊戲,登上PlayStationGame Boy Advance平台。[68][69][70]

2009年,位於倫敦皇家國家劇院創作了《戴帽子的貓英語The_Cat_in_the_Hat_(play)》舞台劇版本,由凱蒂·米契爾英語Katie Mitchell改編並執導。[48] 此劇後來曾在英國各地巡演,並再度上演。[71]

蘇斯派音樂劇英語Seussical》是一部融合多部蘇斯博士作品的音樂劇,劇中由戴帽子的貓擔任旁白。[72]但該音樂劇於2000年11月開演,評價不佳,並在不到半年後停演。[73]

位於環球冒險島樂園內的《戴帽子的貓》黑暗乘騎於1999年開幕,遊樂設施以原書為基礎設計。[74][75] 聲音演出包括科瑞·伯頓英語Corey Burton配魚先生的聲音,[76]科瑞·帕德諾斯(Corey Padnos)配小男孩,[77] 以及桑蒂·福斯英語Sandy Fox分別為小東西一號與二號配音。[78]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