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文式羅馬字
日語書寫方式之一・日語羅馬字表記法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平文式羅馬字(日語:ヘボン式ローマ字/ヘボンしきローマじ Hebon-shiki Rōmaji */?)是日語羅馬字拼寫方案之一,為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日語羅馬字表記法。其由幕末時代至日本行醫的長老教會美國籍牧師詹姆斯·柯蒂斯·赫本所設計,首見於他在1867年所撰著的日英辭典《和英語林整合》,是首套在假名與羅馬拼音之間有嚴格的一對一關係之日語標音系統。
![]() |
平文式羅馬字又經常譯為赫本式羅馬字或黑本式羅馬字,但由於在初版的《和英語林整合》封面作者欄,赫本是採用「美國平文」這漢字名稱自稱,而成為「平文式」這譯法的典故。日本政府雖曾在1937年時頒佈訓令式羅馬字嘗試取代平文式羅馬字的使用,但伴隨著戰後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要求各市鎮的道路入口需以平文式羅馬字標示地名,平文式的使用不減反增,於是日本政府又在1954年時推出改版的訓令式羅馬字。與全面排除平文式拼法的第一版不同,第二版的訓令式羅馬字允許在牽涉到國際場合或遇到既有的慣例時,承認平文式拼法的有效性,因此今日可以在許多由政府發行的法定檔案(例如日本護照)中,看到以平文式羅馬字拼寫的日本地名或人名。
Remove ads
轉寫規則
![]() |

平文式羅馬字的拼寫基於英語發音。因此對不熟悉日語的人而言,平文式羅馬字的發音將更接近日語發音,如將「し」轉寫成「shi」而不是「si」。
- 當「he」(へ)用作助詞時,寫作「e」。
- 當「ha」(は)用作助詞時,寫作「wa」。
- 當「wo」(を)用作助詞時,寫作「o」。
在舊平文式(旧ヘボン式,traditional Hepburn)和修正平文式(修正ヘボン式,modified Hepburn或revised Hepburn)中:
撥音「ん」
在舊平文式(旧ヘボン式,traditional Hepburn)中:
在修正平文式(修正ヘボン式,modified Hepburn)中:
- 在子音前寫作「n」,母音和や行之前使用隔音號「'」。例如:
案内 :annai簡易 :kan'i群馬 :gunma信用 :shin'yō
促音「っ」
在平文式羅馬字中,雙寫後續假名的子音表示促音っ,如後續假名的子音有兩個字母的,變換規則如下:sh → ssh、ch → tch、ts → tts。
一緒 :issho切符 :kippu結果 :kekka- こっち:kotchi
- さっさと:sassato
雑誌 :zasshi- ずっと:zutto
抹茶 :matcha三 つ:mittsu
平文式羅馬字有許多變體,主要和長音的表示有關。在「
- Tōkyō:使用長音符號。舊平文式及修正平文式皆採用此寫法,最為常用。
- Tokyo:不使用任何記號。日語詞吸收進英語時使用。在英文文章中是事實上的標準。
- Tôkyô:使用揚抑符號(^)。在文書處理器不支援長音符號會使用,但隨著Unicode的普及變得少見。
- Tohkyoh:長音「o」表示為「oh」,有時被稱為護照平文式(passport Hepburn),在日本國護照中使用此寫法,但非強制性[1]。
- Toukyou:直接按照假名逐字轉寫,區別「おう」(如:
東京 →Toukyou)和「おお」(遠い →tooi)。這種規則來自羅馬字輸入法,在不方便輸入長音符號時很常用。 - Tookyoo:雙寫母音,在某些字典中使用,在拼寫外國人名時也很常用。
羅馬字表
Remove ads
這些片假名組合通常用來表記外來語。
橙色背景廣泛用於表記外來語,藍色背景能更準確地轉寫外語發音,都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的[5]。淡棕色背景是美國國家標準協會[3]和英國標準協會提出的[4]。紫色背景出現於1974年的標準式羅馬字[6]。
イィ yi | イェ ye | |||
ウァ wa | ウィ wi | ウゥ wu * | ウェ we | ウォ wo |
ウュ wyu | ||||
ヴァ va | ヴィ vi | ヴ vu ** | ヴェ ve | ヴォ vo |
ヷ va † | ヸ vi † | ヹ ve † | ヺ vo † | |
ヴャ vya | ヴュ vyu | ヴィェ vye | ヴョ vyo | |
キェ kye | ||||
ギェ gye | ||||
クァ kwa | クィ kwi | クェ kwe | クォ kwo | |
クヮ kwa | ||||
グァ gwa | グィ gwi | グェ gwe | グォ gwo | |
グヮ gwa | ||||
シェ she | ||||
ジェ je | ||||
スィ si | ||||
ズィ zi | ||||
チェ che | ||||
ツァ tsa | ツィ tsi | ツェ tse | ツォ tso | |
ツュ tsyu | ||||
ティ ti | トゥ tu | |||
テュ tyu | ||||
ディ di | ドゥ du | |||
デュ dyu | ||||
ニェ nye | ||||
ヒェ hye | ||||
ビェ bye | ||||
ピェ pye | ||||
ファ fa | フィ fi | フェ fe | フォ fo | |
フャ fya | フュ fyu | フィェ fye | フョ fyo | |
ホゥ hu | ||||
ミェ mye | ||||
リェ rye | ||||
ラ゚゚ la | リ゚ li | ル゚ lu | レ゚ le | ロ゚ lo |
ラ゚゚ lya | ル゚ lyu | レ゚ lye | ロ゚ lyo |
- * 對於「wu」這個發音,更常用「ウー」(ū)表示,如「woman」表記為ウーマン(ūman)。
- ** ヴ的平假名是ゔ,在現代日語中不使用。
- † 在現代日語中已被淘汰,轉而使用ヴ加母音表示(上表第5列)。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閲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