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幻想交響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幻想交響曲》(法語:Symphonie fantastique[註 1]),第14號作品(或目錄第48號),乃埃克托·白遼士於1830年間所作的交響曲作品。作曲家創作靈感來源於他傾注以狂熱愛情的愛爾蘭籍的莎士比亞戲劇女演員哈麗艾特·史密森。作為標題音樂完美而明晰的範例,該作品在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當中被推崇為最重要及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曲之一,時至今日仍廣受全球各地的音樂演奏會聽眾歡迎。在2016年一項針對151位指揮家的訪談統計中,《幻想》獲得第七位的評價[1]

快速預覽 幻想交響曲 Symphonie fantastique, 目錄號 ...
Remove ads

梗概

分析

本交響曲是一首標題音樂,描繪一個具奔放想像力的藝術家,由於對渺茫的愛情深刻感到絕望,吞食鴉片自殺的故事。雖然在當時交響曲普遍以四個樂章組成,本曲卻含有以下五個具有獨立標題的樂章。

  1. 夢與熱情(Rêveries - Passions)
  2. 一場舞會(Un bal)
  3. 園林美景(Scène aux champs)
  4. 斷頭台進行曲(La marche au supplice)
  5. 女巫安息日的夜夢(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

配器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4—4 4 3 2—4tmp+2—2hp—str"[2]

架構

第一樂章

Thumb

此段樂章以和諧的引子作為射出點,並建立巨大的主線,此舉亦跟古典樂法當中之奏鳴曲式相類似;並以此線進入巴黎式風格之開端。

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瘋狂迷戀著美麗女主角的青年藝術家,但是他狂熱的愛情卻得不到回應。最後於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年輕而絕望的音樂家用鴉片麻醉並毒害自己。在一個漫長的夢境中,浮現出一系列的幻覺和噩夢,他所愛之人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闖入他的腦海。他回憶起在她出現在自己生活中之前,往昔的幸福歡樂和消沉壓抑,與她邂逅之後自己神經質而狂熱的激情,以及宗教給予他的唯一安慰。

第二樂章

Thumb

第二樂章引入一場舞會的音樂—因上流社會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舞會,由小提琴及豎琴表示。隨著舞蹈的旋轉,他再次隱約瞥見他愛人的身影;因他深信,無論自己身在何方,只要見到或想起她,情緒自然激動。

第三樂章

Thumb

往郊外跑的藝術家,聽見兩個人吹起風笛,遙遠呼應,心情因而豁然暢快,然而,他對心上人仍念念不忘。最後,一個牧人吹起風笛,另一人卻不知所終,後來暴風雨亦迫近。

第四樂章

Thumb

深知自己滿腔情意毫無回報的藝術家,竟企圖吞鴉片自殺,但由於份量太少,使他陷入一連串惡夢般的幻覺中,及夢見自己殺死了心上人,被判死刑後押赴刑場,震驚恐懼地看著鍘刀砍下,親睹自己身首異處。

第五樂章

Thumb

鴉片誘發的夢境仍永無休止,因藝術家看見一大群可怕的女巫、靈體及怪物聚在一起要為他送葬;至於怪異的嘈吵聲、呻吟聲、突如其來的笑聲、遠處的呼喊聲亦此起彼落。女巫、怪物歡呼之際,心上人出現了—但她馬上開始到處行樂,舉止古怪。原本古老而高貴的聖詠《震怒之日》,在這裡顯得怪異滑稽—《震怒之日》傳統上會令人聯想到死亡;現在,在這個精神錯亂的可憐藝術家的葬禮上,卻帶有輕蔑之意。

Remove ads

商業錄音

更多資訊 年份, 演出者 ...

軼事

  • 1830年12月5日巴黎音樂學院舊禮堂的首演相當成功,李斯特聽後十分雀躍,曾力邀白遼士到他家中晚膳,並滔滔不絕地說自己如何熱衷於其作品。白遼士讓觀眾傳閱他親自撰寫的樂曲介紹,說明此曲為「用器樂演出的戲劇」,故此欠缺台詞輔助下,故事大綱先要由白遼士解釋清楚。
  • 白遼士1833年終於說服哈麗艾特·史密森下嫁,兩人自此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本應大團圓結局,惜事與願違,不知是否因為一個是身無分文的過氣女演員,與一個是身無分文的反音樂建制作曲家感情不合,兩人最終離婚收場,因此,交響曲之成名,與兩人的婚姻失敗,亦構成強烈對比。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