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渠門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渠門之戰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明朝後金在明朝的首都北京廣渠門下爆發的一場戰爭,明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經過數小時的血戰,成功擊退了後金軍。

皇太極率大軍設立營地在北京城北,分為兩翼。偵察兵報告皇太極,明軍正集結在德勝門等地。皇太極率領右翼的軍隊前進。另外得到報告稱東南邊也有明軍袁崇煥部隊集結,皇太極遂派遣左翼軍隊前去攻擊。[1][2]

《崇禎實錄》記:「袁崇煥令都司戴承恩擇地廣渠門,祖大壽陣於南,王承胤等陣西北,崇煥公陣於西待戰。午刻,有騎兵突東南,力戰稍卻,承胤竟徙陣南避。游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帥兵追虜至運河。虜酋精騎多冰陷,所傷千計。京兵亦傷失數百人」。

戰役過程

當天,袁崇煥、祖大壽率騎兵在廣渠門外,有九千騎兵,以及一些步兵隊伍。[3][4]袁崇煥傳令,令祖大壽在右翼埋伏於南面森林,王承胤在左翼北面,袁崇煥親自帶中路軍,遼軍結成「品」字形陣,闕東面以待。

後金軍發動攻擊,莽古爾泰先派出第一批先鋒,攻擊袁崇煥中路軍,爆發激烈戰鬥。隨即後金軍大隊開始攻擊,由將領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豪格帶隊進攻。

豪格先攻擊遼軍左翼,而左翼南下匯合中路軍,形成大陣。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帶隊從中路進攻遼軍大陣。

此時後金軍大批隊伍擁擠在遼軍大陣正面東方,則遼軍左翼北方只有豪格隊伍。

袁崇煥率領將士,英勇抵禦,奮力鏖戰。袁崇煥被箭矢射中,但因身穿重甲沒被射穿。後金軍有精銳隊伍突襲到袁崇煥旗幟大纛前。而遼軍將領袁升高,帶隊擊敗後金軍精銳隊伍,成功保護袁崇煥旗幟大纛。

有些後金軍隊伍見到戰況慘烈,開始退縮。[5]

戰至最熾熱階段,遼軍右翼祖大壽,從南面森林突出襲擊正面後金軍,目標要與遼軍大陣一起夾擊後金軍隊伍。

後金軍將領莽古爾泰、多鐸,帶隊壓陣後方,見此情形立刻派第一批隊伍截擊祖大壽右翼,但是右翼擊退後金軍這批攔截隊伍,並成功匯合遼軍大陣,前後夾擊正面的後金軍大隊伍。

莽古爾泰此時集結全部壓陣隊伍,繼續突擊右翼祖大壽,並接應後金軍大隊伍撤退。[6]期間遼軍左翼的豪格隊伍沒得到接應,於是遼軍包圍絞殺豪格隊伍,豪格苦戰許久,後金軍才派隊伍到左翼接應豪格撤退。[7]

後金軍且戰且退,遼軍追殺發起多次衝擊,一直追殺到運河邊。[8]

戰鬥從中午打到下午,遼軍傷亡大約數百,在夜晚打掃戰場完畢才返回營地。[9] 祖大壽和袁崇煥的盔甲,都被箭矢射中,有輕傷。[10]

Remove ads

戰後結算

戰鬥當天早晨,袁崇煥察覺士兵和戰馬都疲勞饑渴,已經連續三天了,於是派遣親信旗鼓官傳遞奏疏,請求城內速發糧草給遼軍。[11][12][13]戰鬥結束後,遼軍終於收到了一批糧食,有酒肉麥餅。袁崇煥將食物分發士兵,並拿著食物撫慰傷員。[14]此時傷兵都在城外營地,餐霜宿露,無法入城休息。[15]

依據後金記載,八旗軍傷亡頗多:圖魯什,與護軍同攻,鑲黃旗護軍二人陣亡,攜其屍歸。 伊爾登,被射傷七處,重傷二處。色勒,鎖骨被射斷。 哈寧阿,手被砍一處,箭傷一處,盔傷四處,甲袖刀傷二處,馬刀傷二處。 鄂羅色臣,手傷一處,馬傷一處。烏賴,進擊負傷。 布顏圖,率先進擊,手被錘擊。[16][17]

此戰後金軍的蒙古僕從軍潰敗。[18]一名蒙古人將領,索諾木,陣亡了。[19]

皇太極處罰一批八旗軍官,包括康古禮、章京郎球、韓岱等將領的退縮行為,剝奪職務並罰款贖罪,並對一個總兵官剝奪牛錄人口給其弟。 對於蒙古僕從軍則嚴重懲罰,要求必須繳納大量財寶贖罪。皇太極又下令,犒賞迎戰有功的將領。有罪將領的罰款財寶一半,分給有功的將領士兵。[20]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