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廖乾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1930年9月3日),或寫為廖乾吾,原名廖正元,又名華龍,化名劉省三,陝西省平利縣龍門鄉龍門村(今八仙鎮龍門村)人。曾任黃埔一期政治教官、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少將政治部主任。[3]
Remove ads
生平
生於道士家庭。[4]1922年在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是武漢地區早期黨員,也是陝西省籍第一名共產黨員。[5]1923年2月和項英領導了武漢地區的二七大罷工。[6]1924年1月作為漢口特別區正式代表參加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漢口地區委員會委員(委員長包惠僧)、協助林祖涵創建中國國民黨漢口執行部並曾代理宣傳部長。1930年在長沙被何鍵秘密殺害。[7][8]
家人
身後
長期以來,廖乾吾(廖乾五)的籍貫、學歷、早期生平湮沒不為人知。1985年秋,葉劍英召集中央和鄂、川、陝三省部分黨史機構負責人,說廖乾五「大革命之後卻沒一點音訊了。這麼重要的一個人物,我們必須把他弄清楚」。[10]為此,陝西省委書記馬文瑞指派該省3名黨史研究人員展開調查,輾轉17個省市,走訪上千人,在無有效線索情況下,沿著廖乾五曾任職政治部主任的北伐軍第十二師進軍線路走訪沿途各縣的黨史、地方志、文物部門。1986年6月三人小組在醴陵革命烈士紀念館獲悉該館在1962年3月曾收到陝西省平利縣龍門公社龍門大隊來信查詢廖乾五下落,原來北伐軍第十二師攻占醴陵縣後,廖乾五在醴陵給老家的家人寫了一封信,這也是家人收到的廖的最後音訊。由此,陝西黨史部門很快查清廖乾五早年生平。[11]
紀念
- 199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平利縣中學建有廖乾五紀念像。[12]
- 平利縣烈士陵園建有廖乾五的雕像
- 廖乾五故居,201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7月3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月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目前僅存前廳,建築面積58平方米。[13]
-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寫:《廖乾五》,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 廖為凡:《廖乾五在大革命中》,陝西出版傳媒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 《廖乾五》紀錄片:2020年7月陝西省廣電局報送立項重大題材紀錄片《廖乾五》,共2集,每集30分鐘。[14]
- 2019年12月29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在「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系列專題中以《廖乾五:我黨早期優秀政治軍事幹部》報道了其生平事跡。[1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