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廖慶松
台灣電影剪接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廖慶松(1950年—),台灣資深剪接師,自1973年入行至今已剪接上百部電影作品。
![]() |
生涯
廖慶松首部剪接之作品為《汪洋中的一條船》,入圍金馬獎最佳剪輯。1980年代起與侯孝賢、楊德昌、萬仁等台灣新浪潮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包含《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恐怖分子》、《戀戀風塵》等電影,有「台灣新電影褓母」之稱。
廖慶松與侯孝賢合作四十餘年至今,作品包含《悲情城市》、《愛你愛我》、《刺客聶隱娘》等。廖本人亦執導過1988年電影《海水正藍》。
1999年《海上花》開始擔任監製,除侯孝賢的電影外,也協助許多年輕新導演。曾任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並於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等大學任教,執教超過20年。
近年挑戰各種不同型式的電影,如議題電影《塔洛》、《踏血尋梅》、《捐贈者》,情境喜劇《驢得水》、文學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紀錄片《二十二》[1]、《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版)、《徐自強的練習題》,劇情片《快把我哥帶走》(電影)、《女兒的女兒》、《翁丁》(紀錄片)等。
Remove ads
榮譽
2002年獲頒第39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
2006年獲頒第十屆國家文藝獎電影類。
2018年獲頒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金馬獎入圍紀錄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