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

1978年臺灣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
Remove ads

《汪洋中的一條船》(英語:He Never Gives Up)是依據台灣作家鄭豐喜所撰寫的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改編的電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上映前,因為劇本版權問題,讓拍攝進度有所延宕;後來經由中影總經理梅長齡與鄭豐喜遺孀吳繼釗相談協議後,正式簽訂拍攝版權合約[2]

快速預覽 汪洋中的一條船He Never Gives Up, 基本資料 ...

上映後,旋即造成盛況空前的轟動,創下極高的賣座紀錄。

Thumb
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汪洋中的一條船》拍戲工作報告表
Remove ads

概述

故事劇情述說鄭豐喜奮發向上的歷程,以尊嚴克服逆境創造自己的人生,最終成為一位生命的勇士,帶給世人艱辛燦爛的榜樣;亦反映當時國家處境及生命意義的反思。整個舞臺在嘉義縣東石鄉港墘國民小學取景[3],並曾依製作需求前往臺北市中正區寶藏巖拍攝[4],構築出早期台灣艱困生活環境、以及鄭豐喜不屈不饒的求學過程。

劇情簡介

台灣雲林縣口湖鄉的一處農家裏,鄭老伯期待著第十一個孩子的出生,並取名為豐喜。

豐喜出生後,患有先天性小腿萎縮,雙足畸形。可是,家境貧寒的豐喜幾近遭到悶死的厄運,幸得爺爺的阻止和呵護,才得以留在家裏。由於,豐喜在爺爺的呵護下,從小就很聰明懂事,博得鄰居和賣藝趙伯伯的喜歡。

六歲的豐喜,為減輕家庭生活負擔,遂成趙伯伯的徒弟,跟著四處耍猴賣藝,彼此相依為命。那段日子裏,豐喜在艱難困苦的人生際遇中,不僅學會做人的道理,還磨練堅韌的意志。趙伯伯被心臟病奪去生命後,豐喜只能獨自流浪生活,一直到被偶遇的老鄉帶回為止。

返家的豐喜,並沒有跟父母一起居住,跟著五哥在郊外養起鴨子,靠著辛苦勤奮的努力工作,憑藉一百多隻鴨子養活自己。某日,一場特大暴風雨,不僅沖走所有的鴨子,還差點奪去豐喜的生命。此後,豐喜的父母再也不讓他獨自離家生活。

九歲的豐喜,進入學校求學,靠著自強不息的毅力和求存圖強的進取精神,榮獲優異的學習成績。十幾年後,高中畢業的豐喜事跡經當地報紙報導後,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為此,校長和醫院院長特為豐喜裝上假肢,實現終於能夠站著走進大學校門的願望。

大學期間,豐喜一方面持續打工掙錢,另一方面將自己的經歷寫成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參加徵文比賽,引起台灣社會廣大的迴響。此書深深感動著同校法律系女學生吳繼釗,儘管她有來自父母的反對壓力,仍毅然持續交往。大學畢業後,倆人結為夫妻,並育有兩女。

1975年,鄭豐喜因肝癌逝世,享年31歲。

Remove ads

人物角色

更多資訊 角色名稱, 演員 ...

獎項

入圍

  •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獎」:林鳳嬌
  •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獎」:丁國勝
  • 「最佳劇情片剪輯獎」:廖慶松
  • 「最佳劇情片音樂獎」:翁清溪
  • 「最佳影情片錄音獎」:忻江盛
  • 「最佳童星獎」:歐弟

榮獲

  • 「最佳劇情片獎」
  • 「最佳劇情片導演獎」:李行
  •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獎」:秦漢
  • 「最佳劇情片編劇獎」:張永祥
  • 「最佳劇情片攝影獎」:陳坤厚
  • 「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
  • 「最佳劇情片導演獎」:李行
  • 「悲劇片最感人男演員獎」:秦漢
  • 「最傑出女演員獎」:林鳳嬌
  • 國際天主教電影協會
  • 「特別獎」(金炬獎)

逸事

1985年,《汪洋中的一條船》和同屬中影出品的《》在中國大陸各地公開上映,深獲好評[5];這是自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入台灣以來,首次在中國大陸公開放映的台灣電影之一[6]。另一說,《汪洋中的一條船》是1986年10月在上海首映,之後再在大陸各地公映[5]。但是,此時中國大陸並未獲得《汪洋中的一條船》版權[7]。1986年7月2日,中影總經理林登飛則譴責中國共產黨未取得電影版權、逕行拷貝影片後擅自在中國大陸公開放映,並下令追查拷貝流出地區[8]。1987年,百花獎將《汪洋中的一條船》中的秦漢列為最佳男主角候選人之一[5]。1988年,台灣電影以轉口貿易方式正式在中國大陸放映。1990年,李行等台灣電影導演代表團正式將《汪洋中的一條船》等電影帶到中國大陸供觀摩[5]

李行因此片於1978年榮獲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頒發華夏獎章,成爲台灣電影界榮獲華夏獎章的第一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備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