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漢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漢郡,中國古郡名。漢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縣。東漢移治雒縣。三國以後屢有析置。隋初廢。
Remove ads
歷史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東部與巴郡數縣置廣漢郡。[1]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廣漢郡南部僰道等縣與新征服的南夷地區置犍為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廣」[2]。後又以氐族之地置陰平道、剛氐道、甸氐道,屬廣漢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廣漢郡領梓潼、汁方、涪、雒、緜竹、廣漢、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剛氐道、陰平道,共十縣、三道。都尉治緜竹,北部都尉治陰平道。屬益州刺史部。有167499戶,662249人。
王莽改廣漢為就都。兩漢之際,廣漢為公孫述所據,改名為梓潼郡。東漢初年,析置德陽縣。漢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分陰平道、甸氐道、剛氐道置廣漢屬國,治陰平。廣漢郡治先後遷至涪縣、雒縣。雒縣同時為益州刺史治所。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析廣漢郡梓潼、涪、葭萌等縣置梓潼郡。
蜀漢析郪縣、廣漢、德陽等縣置東廣漢郡。西晉以東廣漢郡為廣漢郡,以廣漢郡置新都郡。277年—283年間,新都郡一度為新都國。太康三年(282年),廣漢郡屬梁州,領廣漢、德陽、五城三縣。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國,入廣漢郡。劉宋、南齊時廣漢郡領雒、什邡、新都、五城、郪、陽泉五縣。隋開皇中廢。
Remove ads
註釋及徵引文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