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事件,又稱八角暴動、八角起義,是清末民初四川懋功縣(今小金縣)境內八角屯(今八角鄉)八角喇嘛寺僧侶查都·若巴(19世紀?—1917年)、漢族木匠傅南山和泥水匠馮子卿等人於1917年4月在當地發動的武裝暴動[1][2][3],查都·若巴自立為帝,國號為「大清」,年號為「通治」,該事件共波及六個縣,暴動方與圍剿方兵力共5000—6000人,造成藏族、漢族平民3000多人死亡[4]。
快速預覽
巴蜀所屬政權變更史系列條目
|
史前時期 前200,000 – 前2,500
|
蜀國 約前2,500 – 前316 • 蠶叢柏灌朝(傳說) 約前2500 – 前1700 • 魚鳧朝 約前1700 – 前1200 • 杜宇朝 約前1200 – 前600 • 開明朝 約前600 –前316 • 甌雒國 ? –前207
|
巴國前?年 – 前316 • 廩君巴國前?年 – 前?年 • 周屬巴國 前?年 – 前316年
|
秦國及秦朝 前770 – 前207 • 秦國(秦人) 前316 – 前221 • 秦朝(統一中國) 前221 – 前207
|
楚國復國及西漢新朝更始帝劉盆子時期 前206 – 25 • 西楚諸侯漢國前206 – 前202 • 西漢(統一中國)前202 – 9 • 新朝(統一中國) 9 – 23 • 更始帝與劉盆子時期(統一中國) 23 – 27
|
成家 25 – 36
|
東漢 25 – 220 • 東漢(統一中國)36 – 188 • 漢獻帝時益州牧(割據) 188 – 214
|
蜀漢 214 – 263
|
曹魏西晉時期 263 – 316 • 魏國(三國) 263 – 266 • 西晉(統一中國) 266 – 304
|
成漢 304 – 347
|
南朝十六國統治時期 347 – 405 • 第一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47 – 373 • 前秦(十六國,氐族) 373 – 383 • 第二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83 – 405
|
譙蜀 405 – 413
|
南朝時期 413 – 553 • 第三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413 – 420 • 劉宋(南朝) 420 – 479 • 蕭齊(南朝) 479 – 502 • 蕭梁(南朝) 502 – 552 • 蕭紀(割據) 552 – 553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 西魏(北朝,鮮卑) 553 – 557 • 北周(北朝,鮮卑) 557 – 581 • 隋朝(統一中國) 581 – 618 • 唐朝(統一中國) 618 – 907 • 劉闢(割據) 806 – 806 • 陳敬瑄(割據) 885 – 892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 王建(割據) 892 – 907 • 前蜀 907 – 925
|
後唐及後蜀 923 – 965 • 後唐(五代,沙陀) 925 – 934 • 後蜀 934 – 965
|
後周及宋朝951 – 1279 • 北宋(統一中國)965 – 994 • 李蜀 994 – 995 • 北宋(統一中國)995 – 1126 • 南宋(南朝)1127 – 1274 • 吳曦(割據)1207 – 1207
|
大蒙古國及元朝 1206 – 1388 • 元朝(統一中國) 1234 – 1363
|
明夏 1363 – 1371
|
韓宋及明朝 1351 – 1644 • 明朝(統一中國) 1371 – 1643
|
大西 1643 – 1660
|
後金及清朝 1616 – 1912 • 清朝(統一中國) 1660 – 1912
|
中華民國(官方中國) 1912 – 1949 • 熊克武(割據) 1918 – 1925 • 劉湘(割據) 1920 – 1937 • 劉文輝(割據) 1920 – 1933 • 楊森(割據) 1918 – 193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中國) 1949 – 今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