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延光宮變

東漢政變,於公元125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延光宮變,是延光四年(125年)東漢皇帝劉懿逝世後由孫程等十九位宦官聯合發動的宮廷政變。政變以濟陰王劉保登基為漢順帝、閻姬為首的外戚勢力垮台告終。

快速預覽 延光宮變, 日期 ...

背景

廢太子風波

延光三年(124年),漢安帝獨子、皇太子劉保生病,來到漢安帝乳母王聖家居住,劉保乳母王男、廚監邴吉與王聖等人爆發激烈爭吵。王聖等人大怒,於是聯合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等誣陷太子劉保的乳母王男、廚監邴吉,使兩人被殺,太子數為嘆息。王聖等人懼有後禍,遂與漢安帝皇后閻姬、江京、樊豐、共同構陷太子劉保。漢安帝召集大臣議論,太常桓焉太僕來歷廷尉張皓等反對,漢安帝派人威脅反對廢太子的大臣,最後只有來歷堅決阻止漢安帝廢太子。漢安帝大怒,下令罷免來歷的官位,並立即廢太子劉保為濟陰王。來歷不服,糾集11位官員和百姓上書喊冤,漢安帝不為所動。[1][2]

閻氏臨朝

延光四年(125年),漢安帝病危,由於此時儲君懸缺,遂征濟北河間王子年十四以下、七歲以上前往洛陽[3],三月丁卯(4月30日),漢安帝在巡遊途中病逝[4]閻皇后為了臨朝稱制,在兄長閻顯支持下,迎立濟北惠王劉壽幼子、北鄉侯劉懿為帝,承嗣漢安帝[5](雖說兩者是堂兄弟關係)。三月乙酉(5月18日),劉懿正式登基,尊閻姬為皇太后,閻顯授命為車騎將軍把持朝政,權傾一時。隨後閻顯又逼死大將軍耿寶,以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兄弟四人掌控軍機政要,在朝中作威作福[6]

過程

延光四年十月丙午(125年12月5日),劉懿病重不起,給事長樂宮的中黃門孫程深知昔日太子劉保被廢甚為冤屈,遂聯絡劉保使者長興渠,謀劃在劉懿崩後扶立劉保為帝,並取得原任太子府史王康、長樂太官丞王國支持[7]。朝廷方面,閻顯聽取中常侍江京建議,徵召諸王子進京,從中選立下任皇帝[8]。十月辛亥(125年12月10日),劉懿病逝,皇太后閻姬秘不發喪,加緊選立新君的程序,宮門戒備森嚴[9]

十一月乙卯(12月14日),孫程、王康、王國成功遊說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加入政變行列,在長樂宮西鐘下集結,揮刀割去衣服的一角,誓言合作剷除閻氏、扶立劉保[10]。十一月丁巳(12月16日),恰逢洛陽及郡國十六處發生地震,孫程集團遂於當夜在崇德殿會合,再闖入章臺門,撞見正在值班守夜的中常寺李閏、江京、劉安、陳達(此四人為閻氏旗下的宦官),就地斬殺江京、劉安、陳達,李閏在宦官界頗有威望,故不除之。孫程持刀威脅李閏支持政變,李閏從之,孫、李二人在西鐘下迎立劉保為帝,劉保登上雲台發號施令,文武百官皆承認其正統性。閻顯、閻姬聞訊後仍力圖控制局勢,以爵位懸賞捉拿劉保、李閏,然而越騎校尉馮詩認為劉保已是天下歸心,調頭誅殺閻姬一黨的中黃門樊登,尚書郭鎮亦將衛尉閻景收捕入獄、即刻處死,閻氏一族徹底失去兵權[11]

Remove ads

結果

劉保正式登基後,陸續將閻顯、閻耀、閻晏下獄處死,家屬放逐比景(今越南廣平省箏河口),閻太后被遷居離宮幽禁。孫程作為宮變首謀,受封浮陽侯,食邑萬戶;王康為華容侯,王國為酈侯,各食邑九千戶;黃龍為湘南侯,食邑五千戶;彭愷為西平昌侯,孟叔為中廬侯,李建為複陽侯,各食邑四千二百戶;王成為廣宗侯,張賢為祝阿侯,史汎為臨沮侯,馬國為文平侯,王道為範縣侯,李元為褒信侯,楊佗為山都侯,陳予為下雋侯,趙封為析縣侯,李剛為枝江侯,各食邑四千戶;魏猛為夷陵侯,食邑二千戶;苗光為東阿侯,食邑一千戶。十九位封侯的宦官世稱「十九侯」,成為順帝一朝的顯貴[12]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