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開城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開城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是包括元代安西王府遺址在內的建築遺址群。該遺址於1986年被首次發現,並於此後被寧夏文物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多次考古調查。該遺址分為6個區域,其中王府遺址位於開城鄉政府西側500米的台地之上,遺址中出土了包括琉璃瓦、條紋磚在內的大量建築構件。2006年,開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開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歷史

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忙哥剌被分封至六盤山的開城路[a],是為安西王,並在此建造府邸,該府邸此後成為當時元朝皇室的避暑之地[2]。此後忙哥剌去世,其子阿難答襲封安西王,安西王的權利開始被削弱。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開城路發生地震,包括故秦王妃也里完在內的五千餘人喪生,安西王府嚴重被毀。大德十一年(1307年),阿難答在皇權鬥爭中失敗被殺,安西王府也被逐漸廢棄[3]:100-103

1985年,寧夏文物所的考古人員在整理普查收集文物時,發現了琉璃龍紋瓦等建築材料。1986年,考古人員返回文物發現地,即寧夏固原六盤山北段的開城梁,並在當地發現了一座元代大型宮殿建築遺址。1988年3月,寧夏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寧夏文物所的工作人員對該地區進行了第二次調查。1992年,由寧夏文管會等部門的考古人員臨時組建的開城文物工作站對遺址進行了大範圍調查,確認了六處遺址點[4],並從中出土了包括琉璃建築構件、陶器、瓷器在內的大量文物。根據其位置和出土文物,考古工作者認定該地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所建王府[b][5]。1992年10月,開城遺址被公布為固原縣文物保護單位[4]。2003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開城遺址進行了進一步的鑽探和測繪[1]。2006年,開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015年,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局制定的開城遺址的保護規劃獲得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7]

Remove ads

分布

開城遺址共分為6處不同的遺址區域,依照考古調查順序依次為[4][1]

  • 一號遺址區位於1992年時的開城鄉政府西側約500米處的台地上,周圍殘存少量漢代城池遺址,元代宮城遺址的夯土城牆和部分元代建築基址。整體遺址受現代農業活動破壞嚴重。宮城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分為主城和瓮城兩個部分。宮城周長1600米,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主城東牆長475米,南牆長328米,西牆長454米,被牆長341米,牆基寬9至16米,殘存高度1至9米不等。東、西、南側城牆開有城門,南門外建有瓮城,東門的兩側建有凸出的門闕。主城內共有5處夯土建築基址,規模最大的位於城池中央,整體呈工字型南北長124米,東西長49至54米,最窄處21米,殘高0.6至2.7米。其餘建築基址集中在城池北部,南部較為空曠。地面散落包括素面磚、琉璃磚、瓦當等建築構件。根據考古人員推測,一號遺址區內的建築基址即為元代安西王府的遺址。
  • 二號遺址區在一號遺址區南50米處,是元末明初的開城縣城址。城牆東西長430米,南北寬230米,其中東側和東南側的城牆已全毀,城內散落有元代琉璃瓦殘塊以及螭首等建築構件。城內時至20世紀90年代時還有開城村的村民在居住,其生活活動對遺址造成了嚴重破壞。
  • 三號遺址區位於二號遺址區西約1500米的位置,可細分為西北和東南兩個小區域,西北側的區域長450米,寬300米;東南側的區域長500米,寬300米,兩塊區域均呈東北、西南走向。該區域是整個開城遺址中建築構件堆積最多的區域,出現了大量的建築構件堆積地段。考古人員在該遺址周圍徵集到了金手鐲、金帽頂等文物。根據考古人員結合史料推斷,該區域為安西王的官邸清蜀樓。
  • 四號遺址區是古窯址,其位置位於二號遺址南側500米,該區域內部可分為相距1000米的晾出去與,北區南北長150米,東西長50米,內有8座窯址,遺存文物以條紋磚居多,以及少量的琉璃瓦;南側窯址區被覆蓋在了鄉村小路之下,共有十餘處窯址遺址。
  • 五號遺址區位於二號遺址區東南300米的位置,屬於元代居民遺蹟,有少量的建築構件殘留。
  • 六號遺址區位於1992年時的開城鄉政府西北,其南段於一號遺址區的北端相連。整體區域走向為西南、東北走向,長800米,寬200至450米,散落有漢代和元代的建築構件等遺物。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