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異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異鳥屬(學名:Novavis,意為「怪異的鳥」)是反鳥亞綱已滅絕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早白堊世下溝組。屬下包括單一物種短恥異鳥(N. pubisculata),所知於部分骨骼。該屬恥骨與其它反鳥相比異常地短。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異鳥正模標本IVPP V31957於2005年在中國甘肅省玉門市昌馬縣附近的下溝組(昌馬盆地)發現,為壓印在單塊石板上的不完整骨骼,由六到七節尾椎、部分骨盆(右坐骨及一對恥骨)和四肢的大部分組成。與當地剛發現的許多其它鳥類化石一樣,其表面被用癒合劑塗上厚厚的反射層以保護標本,但也模糊了標本的一些細節,並阻礙了對某些骨骼的準確鑑別。標本原存放於中國地質科學院,編號為CAGS-IG-05-CM-012,後被轉移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1]。
2025年,鄒晶梅等人根據該化石描述反鳥類新屬新種短恥異鳥(Novavis pubisculata)。屬名Novavis組合自拉丁文novus(奇怪的)及avis(鳥),既指該屬特殊的髖骨比例,也是對諾瓦·蘇米塔(Nova R. J. Sumita)的致敬。種名pubisculata則意為「短小的恥骨」。完整學名可釋義為「短恥骨的奇異鳥類」[1]。
此前下溝組還命名過四種反鳥,即祁連鳥[2]、敦煌鳥[3]、飛天鳥[4]和慈母鳥[5]。該地層化石最多的鳥類則是今鳥型類的玉門甘肅鳥,發現了超過70件標本[1]。
Remove ads
分類
鄒晶梅等人(2025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將本屬恢復為已滅絕白堊紀鳥類進化支反鳥亞綱的成員。研究發現,該屬比敦煌鳥以外其它與之共存的下溝組鳥類都更為原始,並與始華夏鳥組成多分支。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1]。
鳥胸骨類 Ornithothoraces |
|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