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弘農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弘農郡,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有一定變化,以西漢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以及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由於其地處長安、洛陽之間的黃河南岸,一直是歷代軍事政治要地。
漢代弘農郡
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設立弘農郡,設郡治在秦國名關函谷關邊,縣名也是弘農,故址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轄弘農、宜陽、新安、黽池、盧氏、陸渾、析縣、順陽、陝縣、上雒、商縣11縣,118911戶,475954人。東漢、三國沿置,但商縣(今商洛市範圍)劃歸京兆尹,只領有今河南省西部範圍。西晉時,弘農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區域進一步縮小到黃河流域今三門峽市範圍。南北朝時,為避諱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名曾改為恆農郡,隋朝時廢郡。
- 漢朝弘農郡太守
- 枚乘(漢景帝時)
- 范方渠(?—前97年)
- 蔡癸(漢宣帝時)
- 馮揚(漢宣帝時)
- 蔣萬(漢宣帝時)
- 傅剛(漢元帝時)
- 宋平(?—前32年)
- 逄信(?—前24年)
- 張匡(漢成帝時)
- 蕭咸(漢成帝末)
- 王龔(前5年—?)
- 金欽(漢哀帝時)
- 翟義(漢哀帝時)
- 景丹(?—26年)
- 劉興(建武年間)
- 劉昆(43年—146年)
- 魏滿(永平年間)
- 移良(124年在任)
- 張鳳(?—139年)
- 馬賢(139年—149年)
- 蔡玄(漢順帝時)
- 趙典(漢桓帝時)
- 趙旂,字子鸞(漢桓帝時)
- 袁逢(161年在任)
- 孫璆,字山陵(165年在任)
- 皇甫規(167年—178年)
- 樊毅,字仲德(178年—179年)
- 王宏(初平年間)
- 嚴幹(207年—211年)
- 賈逵(211年在任)
- 令狐邵(建安末年)
- 吳匡,字伯康(東漢時)
- 陳綱,字仲卿(東漢時)
- 張□,字子陽(東漢時)
- 張德,字伯雅(東漢時)
- 士孫睦(東漢時)
- 傅允(東漢時)
Remove ads
隋唐弘農郡
隋煬帝大業年間,改虢州為弘農郡,郡治弘農向西南遷到了今靈寶市中心,且失去了黃河沿岸的轄地。
唐朝時,弘農郡分為陝州、虢州,從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農縣(今靈寶市),而陝州境內天寶元年因為在函谷關遺蹟發現寶符而更名為靈寶的桃林縣,卻不是今天的靈寶市所在地,而是漢晉時的弘農縣所在地。
天寶元年(742年)虢州改為弘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虢州。到北宋時,弘農縣先改為常農,後以州名改為虢略。從此弘農不再作為地名使用。
- 唐朝弘農郡太守
著名家族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