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友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友清
Remove ads

張友清(1904年—1942年7月7日),原名張學靜,字新儂陝西省神木縣人。八路軍軍事將領。

快速預覽 張友清, 八路軍軍事將領 ...

生平

第一次國共內戰

1917年,考入神木縣立第一高等小學。1921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1925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參加學生運動[1]。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八七會議後,他和雷曉淵蔣聽松等人分配到安徽太和縣第19軍高桂滋部開展兵運,發展黨員。國民黨發動清黨後,他轉入楊虎城部第10軍,任軍部少校參謀。1928年2月,他改任中共豪縣特分委委員兼鹿邑縣縣委書記[2],因組織暴動失敗,1928年初,他改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1929年10月28日,因遭人舉報,與趙博一被關押於北平平津衛戍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後因中原大戰,閻錫山失去對北平的控制,張友清等人得以獲釋出獄[3]

出獄後,1929年,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4]。1931年1月,中共順直省委(北方局)受到破壞,他與薄一波楊獻珍等人相繼被捕,關押在北平憲兵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後改稱北平市軍人反省分院、北平草嵐子監獄)。1935年,被判處死刑[2]。1936年9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營救出獄,赴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書記,並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活動[5]

Remove ads

抗日戰爭期間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鼓勵中共黨員投身抗日前線,並努力推動山西國共兩黨為了民族的利益攜手抗日,建立抗日根據地。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後,他帶領中共山西省委撤離太原[3]。1938年5月,張友清改任中共晉西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兼區委黨校校長,創辦《山西時事》[6]。10月,任中共晉西西南區黨委統戰部部長。1939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統戰部部長[7]。1942年,調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長,兼北方局調查研究室主任,協助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處理北方局和前總的日常工作[2]

1942年5月,日軍集中兵力「掃蕩」太行山區,張友清在遼縣(後改左權縣)突圍中被俘,關押於太原集中營[8]。7月7日,因遭酷刑,死亡於太原集中營里。時年38歲[3]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