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原市

中國山西省省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原市
Remove ads

太原市太原話/tʰai˦˥ ye˩˩ sɿ˦˥/),簡稱拼音bīng注音ㄅㄧㄥ中古擬音pjeng),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省會,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部地區。市境東北接陽泉市,東南鄰晉中市,西連呂梁市,北接忻州市。地處太原盆地北部,三面環山,東為太行山,西為呂梁山,北為繫舟山雲中山汾河自西北入境,貫穿城區並於南部出境。[2]市人民政府駐杏花嶺區新建路69號。

快速預覽 太原市 并, 國家 ...

太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山西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太原都市圈核心區域。

太原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擁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市內西南角的晉陽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3][4]。它為中國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亦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成功舉辦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中國中部博覽會和中國電視華鼎獎等重要大型活動。

太原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乾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秋兩季短暫多風,乾濕季節分明。太原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Remove ads

名稱

「太原」一名始見於春秋時期。《左傳·昭公元年》載「台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台駘降服汾河黑龍,洪水退去,露出平坦的土地,當地人民將這塊沃野起名為「太原」。後由於在這片「龍」的土地上興建起了城市,太原因而得名「龍城」。[5]

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地區的無終赤狄別族廧咎如[6],太原地區始入於晉國版圖。

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晉國大卿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在太原盆地北端晉水北岸,懸瓮山東側修築城池,因建於晉水之北,遂命「晉陽」。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火燒北漢都城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三年後(982年),又於原晉陽城北四十里處的唐明監新建了太原城[7]

太原的另一別稱「并州」,原為傳說時代九州十二州之一,以此為名的行政區劃曾長期設立,且大多治於太原,「幷」因而被取為太原簡稱。[7]

歷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餘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中國著名歷史古都之一,趙國前秦東魏北齊李克用晉王)、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都曾在此定都。這使得其成為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Thumb
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周朝建立的晉祠,為紀念周成王叔虞

秦朝以前

春秋時期,魯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地區的無終及赤狄別族,太原地區始入於中原晉國版圖。公元前497年,趙簡子家臣董安于始建城池,為晉陽城,城周四里,高四丈。前455年,智伯聯合韓、魏瑤攻打趙氏,以汾水淹灌晉陽城。後來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史稱晉陽之戰。晉陽古城在戰國初期,曾做過趙國的都城七十二年之久,趙國也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425年,趙獻子由晉陽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

秦漢南北朝時期

秦始皇時為全國三十六之一,漢朝并州,為全國十三之一,太原也因此稱為「并州」,西漢初曾將并州雁門郡合併,設立代國,國都晉陽,漢文帝、漢景帝即位前均受封於代國。自此晉陽一直為并州的州府西晉時,匈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呂梁市離石區)另立漢國,矛頭指向晉陽,并州刺史劉琨為御強敵,展擴晉陽城,周二十七里,稱為州城。十六國時期勢力最大的前秦淝水之戰戰敗後,由苻丕為首的政權曾以此為都,後遷都長安。

南北朝北魏後期,爾朱榮高歡相繼控制北魏朝政,在晉陽城內築大丞相府,晉陽取代洛陽成為北魏實際政治中心。之後,晉陽為東魏北齊別都,始終保持著「霸府」的地位,其實際地位甚至高於國都鄴城。北齊河清四年(565年),改晉陽縣為龍山縣,移晉陽縣於汾東。東魏孝靜帝時,權臣高歡在晉陽築規模宏大的晉陽宮,在天龍山始鑿石窟,建避暑宮。

隋唐時期

Thumb
唐朝太原府天龍山佛教飛天石刻

隋朝時,太原城成為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城市。開皇九年(590年),晉王楊廣擴建晉陽宮並在晉陽宮外築周七里、高四丈的宮牆,先叫「宮城」,後隋文帝更名為「新城」,與原有的大明城相對應。開皇十六年(596年),晉王楊廣下令建築倉城,使得倉城東城牆與新城西城牆相連,城周八里,高四丈。隋煬帝還於晉陽城南潛丘築大興國觀。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風俗遠,蓋陶唐氏之人歟?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劇鎮,非賢莫居
(唐)李白《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唐朝發祥於太原,因此唐朝初期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晉陽城,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三京」。貞觀十一年(637年),并州長史英國公李勣於汾河東展築東城,南北約八里半,東西約五至六里,稱「東城」,又因州城在汾河之西,亦稱「西城」。武則天在位時,於天授元年升太原府為「北都」,設西城為晉陽縣,東城為太原縣,又令并州長史崔神慶又在東城、西城之間以「跨水連堞」之法修建「中城」,正好跨在汾河之上,因此西城又稱「都城」。唐玄宗天寶元年再升太原為「北京」,規定晉陽,太原兩縣為京縣,其餘太原府屬縣為畿縣,各種規制均與京洛二府相同。至此,太原城達到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由中、東、西三城相連而成:開城門達24座,城牆高三丈五尺,比長安城還要高出一丈五尺;西城內還有大明城(大明宮)、新城(晉陽宮)、倉城,城外西北方還有用於防洪,軍事防衛的羅城安史之亂時,李光弼率領不足一萬官兵成功抵禦史思明的十萬軍隊圍攻,獲得太原之戰勝利。

五代十國時期,太原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三代的發祥地和別都,仍稱為「北京」,後又為北漢的國都,故又有「龍城」的稱號。

Remove ads

宋元時期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進攻以晉陽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於戰事的激烈程度超過預料,盛怒之下的趙光義下令將并州治移至榆次,隨後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三年後,趙光義「以榆次地非要會」命潘美在原晉陽城北四十里處的古鎮唐明鎮基礎上,新建太原城,並派大將潘美、楊業鎮守。1023年宋仁宗即位後,對太原又進行了修建,太原知州陳堯佐為了防阻汾水泛濫,在汾河東岸築了長堤,並引水瀦成湖泊,湖堤畔栽種了許多柳樹,名曰「柳溪」,又於東西兩山廣植松柏槐杏桃等樹,兩山因此得名「錦繡嶺」。嘉祐四年(1059年),重新設立太原府,府治設於太原城內,隨後晉祠聖母殿芳林寺相繼竣工。宋朝一代,太原的手工業較為強大,設在孟家井、冶峪的官窯生產的「木理紋瓷」更是聞名全國,史稱「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宋崇寧年間,太原建制為大都督府,轄十縣。

1125年,金朝部隊分兩路大舉南侵,西路由粘罕率軍抵達太原城下,河東宣撫使童貫逃跑,太原知府張孝純率眾奮力抵抗,在被圍二百五十餘日後,終因糧絕人亡而城破。1126年,宋欽宗趙桓下詔將中山、河間、太原三城割予金朝。此後的金、元時期,太原城由於地處邊疆,遭受戰火破壞嚴重,城市大幅衰落;元朝,太原改冀寧路,直屬中書省,設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為元朝御史台直轄的內八道之一。

Remove ads

明清時期

Thumb
圖為1377年太原制火炮,明清兩朝太原的兵工業發展迅速

明朝初年,太原被定為九邊重鎮之一,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為晉王,並令謝成擴建太原城:謝成在原太原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了周圍14公里,高約18米的城牆,城外城壕深達十米,城頭四角建角樓四座,城樓八座,小樓九十二座,敵台三十二座,成為重要的軍事防禦地區。晉王朱棢並在城內構建王宮,為明朝各王府規模之首。晉王還為母親馬皇后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崇善寺,至今仍為太原最重要的佛寺。除了手工業外,明朝時期太原的兵器製造業非常發達。

清朝初年,太原受到戰火牽連,晉王府和崇善寺均毀於大火。清代中葉,太原手工業進一步發展,此外煉鐵、硫磺、煤炭業也很發達。商業方面,亦出現了同行會、銀錢、典當。隨著晉商的興盛,太原也成為北方商業手工業中心,是中國早期的工業城市,太原府所轄平遙太谷祁縣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

光緒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間多省發生特大旱災饑荒,其中以山西的災情最為嚴重,太原府100萬人死95萬。全國總死亡數計950萬-2000萬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約2-4%[8]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太原也發生針對基督徒傳教士屠殺事件,史稱太原教案[9]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

Remove ads

民國時期

Thumb
國共內戰期間,中華民國國軍在太原外圍雙塔寺構建的碉堡

辛亥革命後,閻錫山長期統治著山西,並以太原為中心,晉系歷史歷經北洋政府中原大戰抗日戰爭,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地方軍閥之一。太原又是當時中國北方極為重要的工業基地,太原兵工廠是當時中國長城以南最大的兵工廠[10]抗日戰爭初期,閻錫山與共產黨人薄一波等在太原組建犧牲救國同盟會山西新軍等,使得山西境內閻錫山部與八路軍組成抗日同盟。1937年11月,太原會戰中最後一場戰役——太原保衛戰結束,太原城被侵華日軍占領。抗日結束後,閻錫山率晉綏軍接收太原,並開始在太原修建了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設了「碉堡建設局」修建和加強了大量碉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徐向前指揮率領的三十餘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激戰半年後,攻占省會太原,史稱太原戰役

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將太原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11]自1949年至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太原市建設了太原化工廠太原化肥廠太原第一發電廠太原磷肥廠太原重型機器廠山西紡織廠太原第二發電廠大眾機械廠太原礦棉製品廠等28家大型骨幹企業。[12]

由於地理原因和依靠單一的重工業和煤炭資源,太原一度陷入經濟發展緩慢和污染嚴重的窘境。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城市經濟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環境不斷改善。

1991年9月24日20時30分左右,太原迎澤公園發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105人死亡,108人受傷。[13][14]

地理

地形

Thumb
太原市的衛星圖

太原市位於黃土高原東部,太原盆地北端,地理坐標為北緯37°27′~38°25′,東經111°30′~113°09′。北、西、東三面環山,中部和南部一角開闊的汾河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毗鄰忻州市呂梁市晉中市陽泉市

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由靜樂入境自西向東至上蘭村南折流經太原市城區,自北而南縱貫全市,流經約100公里。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平川約占五分之一。此外還有支流瀟河、屯蘭河、大川河、柳林河、凌井河、楊興河等。山麓地帶泉水較為豐富,尤以晉祠和蘭村泉水流量最大,境內較大湖泊六處,以晉陽湖為最。汾河兩岸溝渠縱橫,給工農業用水帶來很大方便。

氣候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春季升溫快,多大風、沙塵天氣。

太原地區所處的北半球中緯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環境,使之能夠接受較強的太陽輻射,光能熱量比較豐富,同時,受西風環流的控制及較高的太陽輻射的影響,又使其氣候乾燥,降雨偏少,晝夜溫差大,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控制,夏季受東南海洋濕熱氣團影響,形成了冬季乾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升溫急劇,秋季降溫迅速,春秋兩季短暫多風,乾濕季節分明的特點。

夏季相比同緯度之華北平原地區較為涼爽,很少出現氣溫在35°C以上的高溫天氣。秋季晴朗乾燥。冬季較為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5°C,極端最低氣溫-25.5°C(1958年1月16日)。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4°C,極端最高氣溫39.4°C(1955年7月24日)。[15]年平均氣溫10.0°C。無霜期140-190天,結冰期約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25.5毫米。

更多資訊 太原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水文

太原市境內地表水依陽曲縣的轎頂山文昌山水頭嶺兩嶺山一線以南屬黃河水系一級支流汾河流域,汾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市,其間有大小几十條支流匯入,流域面積6331平方千米,占全市流域總面積的90.6%;依陽曲縣轎頂山、文昌山、水頭嶺、兩嶺山一線以北溫川河、烏河和岔上鄉北部及高村鄉西北部區域屬海河水系滹沱河流域,流域面積657平方千米,占全市流域總面積的9.4%。[19]

太原市境內地下水主體可分為基岩裂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和鬆散岩類孔隙水4個基本類型。其中山區以岩溶水和裂隙水分布為主,盆地區則以孔隙水為主。

環境污染

太原市空氣品質較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8年169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太原市排名第163位[20] ;2021年168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太原市排名第167位[21]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太原市委員會 ...

行政區劃

太原市下轄6個市轄區、3個,代管1個縣級市[25]

太原市的經濟管理區約有數十個,其中最重要的國家級經濟管理區為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

更多資訊 太原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26] ...

城市佈局

Thumb
1956年的太原市地圖,美國陸軍製圖局英語Army Map Service製作

汾河將整個太原市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市區街道整齊,南北為路、東西為街。城北主要為以太鋼為主的老工業區和老城生活居住區、城南主要為商業區、新城區、小店城區和開發區,城西為老工業區、新城區、晉源城區。城市發展重心逐漸南移,並與榆次開始同城化進程。

摩天大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太原新建起越來越多的現代式建築和摩天大樓。截止2025年5月,最高建築為信達國際金融中心,高度為266米。

交通

公路

Thumb
太原824路公交車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交通樞紐,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網狀為主,最外為太原環城高速公路與南邊的太原二環高速公路。其境內的公路長度達7,517公里(4,671英里)[29],高速公路長度達292.21公里(181.57英里)[29]。不過橋梁較少,在約2012年時太原市的橋梁長度僅有17公里(11英里),後來經過擴建,截至2014年10月20日 (2014-10-20),橋梁長度達到約80公里(50英里),歸市政部門管轄的橋梁達到177座[30]

與此相應,太原市也有諸多的汽車客運站連接到周邊城市,其中以太原市新西客站為最大,它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汽車客運站[31]太原公交服務太原市公共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提供,是較為重要的市民出行工具之一。出租車數量多年來維持在8000輛左右未有變化,因此隨著城市擴張而漸漸不敷使用。[32] 太原市是全球第一個實現計程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33]此外太原市的民用汽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截止2022年底,太原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05.51萬輛,其中屬於個人的180.55萬輛[34]

鐵路

Thumb
太原南站

除去公路之外,包括太中銀鐵路同蒲鐵路等在內的多條鐵路幹線匯集於此。交通樞紐有太原站太原南站為主要的客運火車站,其中太原南站將建成華北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此外規劃了太原新西站太原東站是山西最大貨運樞紐、太原北站是華北地區最大貨運樞紐、汾河站晉祠站太原西站等為市內環城鐵路樞紐。

機場

Thumb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山西第一大國際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4E級,可起降B747機型,同時滿足F類A380備降需要。疫情前民航定期航線遍及中國大陸境內大部分城市,港澳台,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基地航空公司有:中國東方航空山西分公司、山西航空(海南航空山西分公司)和昆明航空公司。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400.26萬人次。疫情以來,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相繼承接國航華沙,東京,莫斯科,哥本哈根,海航多倫多,東航巴黎等國際入境航班。

太原堯城通用機場位於太原市清徐縣孟封鎮境內,占地面積1200畝,擬申請A3級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機場飛行區等級3C,跑道長1800米,寬45米,設有2條垂直聯絡道。短途運輸以太原為中心,開通了太原—大同、太原—呂梁、太原—運城、太原—長治4條短途運輸航線[35]。公交部門也開通了從富士康園區、晉祠新鎮開往堯城機場的910路、911路公交車[36]

軌道交通

太原是中國大陸第39座開通地鐵的城市,也是華北地區第5座開通地鐵的城市,山西省第1座開通地鐵的城市。

首條線路太原地鐵2號線尖草坪站-西橋站,於2020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其中化章西街站於2025年5月25日上午12時投入運營[37]。 第二條線路太原地鐵1號線 河龍灣-武宿1號2號航站樓則開通於2025年2月22日上午10:30。

公共自行車

截至2023年末,公共自行車系統累計開通服務點1285個,安裝鎖樁5.897萬個,投放自行車4.1萬輛;系統覆蓋太原市建成區220平方公里,東至東環高速,西至西環高速,南至晉祠公園,北至江陽社區,站點平均距離不超500米。

2023年度,騎行總量3886.75萬次,日均10.64萬次,最高15.42萬次,日均單車周轉2.60次/車,最高3.76次/車,日均免費租騎率99.27%,最高99.59%。

項目開通以來,公交公司將公益為先的理念貫徹始終:一小時內免費租騎、24小時不間斷運營,百姓反映好,熱情也很高。公共自行車系統的高效運轉,使之成為太原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之一,其建設速度、單日租騎量、單車周轉率、免費租用率等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各城市領先位置。

禁(限)摩托車

太原市自2001年9月實行「摩托車禁行區域、主城區限制摩托車註冊」等「限制摩托車發展」政策以來,在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社會管理效果。

2009年10月1日發布的《太原市公安局關於限制摩托車通行的通告》(有效期5年)於2014年10月1日失效至今,太原市未再發布新的管理政策。

太原市城市快速路里程增長迅速,摩托車保有量增長明顯,特別是2018年《太原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後,摩托車上牌數量明顯增多。但是,由於摩托車速度快、機動性高、防護性差的特點,帶來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風險也日益突出。

僅2019年1月至8月,太原市已發生涉及摩托車死亡事故9起,死亡8人、受傷6人,三項指數(交通事故發生的起數、死亡數、受傷數)占今年死亡事故總數的5.14%、4.39%和13.95%。

鑑於耕情況,市交警支隊提請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摩托車管理的通告》(目前正在審批中),擬定「迎澤大街、長風街,以及部分城市快速路(包括濱河東路、濱河西路、中環路),所有高架路和下穿隧道(不含輔道)」限制摩托車通行。

經濟

Thumb
太原食品街

太原是中國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上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近年逐步形成不鏽鋼生產加工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有代表性的企業包括世界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基地:太原鋼鐵集團;鎂鋁合金加工和研發基地太原科技工業園;中國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山西焦煤集團;製造曾托起神舟七號升空的航天發射裝置和三峽水電站1200噸橋式起重機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柳巷是太原市中心最繁華、最古老的購物街之一,在明朝年間已經出現,[38] 因為清朝光緒年間因為洪水摧毀了城南的商業街,使得商賈漸漸聚集於此。辛亥革命之後發展尤其迅速,並在二十年間發展成太原市的商業中心。[39] 除去柳巷外,朝陽街及柳巷附近的迎澤大街也商鋪雲集。[40]

2022年,太原市政府宣布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實際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位[41]

第三產業

招商引資

2023年,太原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4020.53萬美元,增長290.7%。

郵電

2023年,全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58.48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其中: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4.38億件,增長40.5%;電信業務總量82.47億元,增長15.2%。行動電話用戶806.45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為355.91萬戶,5G行動電話用戶為415.01萬戶。計算機網際網路寬帶用戶314.75萬戶。

旅遊

2019年,太原市接待海內外遊客9655.3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8%。其中:國內遊客9629.59萬人次,增長18.9%;海外遊客25.80萬人次,增長8.0%。海外遊客中:外國人18.01萬人次,香港同胞4.40萬人次,澳門同胞1.02萬人次,台灣同胞2.37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1171.83億元,增長17.7%。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163.41億元,增長18.1%;旅遊外匯收入1.19億美元,增長11.4%。

金融

2022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288.01億元,比年初增長14.9%;

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8162.14億元,增長9.5%。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982.06億元,增長15.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7761.93億元,增長 18.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7947.70億元,增長 10.1%。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餘額 12793.35 億元,增長8.8%;短期貸款餘額3152.53億元,增長2.4%。

年末上市公司18家,其中:主板18家。 「新三板」掛牌企業46家。

外資銀行有滙豐銀行太原分行和渣打銀行太原分行。

保險

2022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07.58億元,增長6.01%。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78.89億元,增長3.94%;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50.62億元。增長 13.58%;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7.13億元,下降8.5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70.95億元,增長8.04%。

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02.90億元,下降10.48%。其中:壽險業務給付35.59億元。下降30.61%;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21.31億元,增長23.30%;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2.26億元,下降6.50%;財產險業務賠款43.74億元。下降0.48%。

科技

2022年全年技術市場共登記技術合同2628項,成交金額265.65億元。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7家,省級技術中心140家。截至年末,累計建成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0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1個、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3個、省級及以上眾創空間112家,擁有院士工作站75個。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220家。獲得省科技獎165項,占全省獲獎總數 79.3%。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3761 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6381 件。

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第二個衛星發射基地,1968年12月18日首次成功發射液體中程運載火箭。1976年成立華北導彈試驗基地[42]。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可以發射多種衛星,已成功發射了所有中國的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和12顆美國銥星

人口

更多資訊 歷次全國人口普查太原市人口, 年份 ...

西漢時并州人口為330餘萬,到東漢則銳減至69萬[47]晉朝初年,太原一帶逃亡剩下的戶不滿2萬。唐朝天寶年間,太原府「領縣十三,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進入鼎盛時期。宋朝崇寧年間,太原「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八」。明朝萬曆年間,太原市人口為73438人。靖難之役後,太原人口大量向外移民,再加上天災,至1900年,太原一帶僅有人口三萬人[48][49]民國時期太原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1951年至1959年期間太原市出現生育高峰期,人口年齡構成向年輕化發展[43]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304,061人[46]。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201,5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102,469人,增長26.24%,年平均增長率為2.36%。其中,男性人口為2,722,001人,占總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為2,582,060人,占總人口的48.6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42。0-14歲的人口為824,735人,占總人口的15.55%;15-59歲的人口為3,624,825人,占總人口的68.3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54,501人,占總人口的16.1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64,480人,占總人口的10.6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723,657人,占總人口的89.0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80,404人,占總人口的10.94%。

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543.50萬人[50]

民族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268,245人,占99.3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5,816人,占0.6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90,717人,增長26.1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752人,增長48.8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個百分點。

方言

太原境內的漢語方言基本上屬於晉語并州片太原話是指現今在中國山西省太原市區 (主要是迎澤區、杏花嶺區,以及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的部分地區)的城市居民所通用的方言,是20世紀後逐漸形成的,在太原本地土話的基礎上受到外來移民及普通話推廣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新方言。相較并州片其他地區,太原話與普通話的差異要小許多,外地人容易聽懂。廣義上的太原話也可包括市區城中村、郊區以及遠郊的晉源區、古交市、陽曲縣、清徐縣等地的方言。

文化

Thumb
太原永祚寺
Thumb
迎澤公園

宗教

太原最初是以佛教為中心。清朝末期天主教、基督教大量傳入太原,外來的傳教士分別屬於羅馬天主教會中國內地會英國浸禮會美國公理會壽陽宣教會。1930年代天主教在太原設立天主教太原總教區,下有太原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七苦山聖母堂(方濟各會)、六合村大教堂和全國著名的阪泉山天神之后博俊古辣聖殿等教堂。目前太原最大的基督教堂是市中心迎澤區的橋頭街基督教堂,可容納1300人聚會。由英國浸禮會創建於1878年[51]

文物保護單位

Thumb
鞍馬出行圖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孤品

太原有三十三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龍山道教石窟晉陽古城遺址竇大夫祠天龍山石窟王家峰墓群狐突廟淨因寺清源文廟不二寺明秀寺多福寺永祚寺樓煩古城遺址古交遺址古交千佛寺、陽曲帖木兒塔、前斧柯懸泉寺辛莊開化寺陽曲大王廟大殿、崇善寺太原府文廟、太原大關帝廟太原純陽宮太原天主堂、太原唱經樓太原清真古寺中共太原支部舊址(山西省立一中舊址)、山西大學堂舊址晉源阿育王塔太山龍泉寺晉源文廟清徐堯廟

晉祠是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之一,原為紀念周成王之弟叔虞所建。叔虞之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後改名晉祠,「周柏隋槐」,「聖母殿侍女像」,「難老泉」為「晉祠三絕」,聖母殿,獻殿,魚沼飛梁,舍利生生塔,水鏡台等為國寶級建築。

雙塔寺意喻「水錫祚胤」,始建於明朝萬曆中葉,當時僅有文峰塔,為「永明寺」。朱敏淳五台山顯通寺主持福登和尚,來太原主持擴建,形成「凌霄雙塔」,為「太原八景」之一,也成為了太原城市的標誌。

崇善寺建於明初,是晉王朱棡為紀念其生母皇后馬氏而建,原規模達12萬平方米,為六進院落,清初大部分毀於大火,僅存大悲殿及其附屬建築,為原寺總面積的六十分之一。寺內藏有千手千眼觀音像等國寶級文物,現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

崛圍山位於太原西北呼延村和蘭村境內,是正在建設中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上有多福寺,竇大夫祠,淨因寺等國保文物單位,並與汾河二庫—柳林河景區相連,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

天龍山位於太原西南晉源區境內,與晉祠景區相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保存有大片天然森林以及眾多歷朝歷代文物遺存,北齊時曾建有高歡避暑宮。天龍山最重要的景點當屬天龍山石窟,其始建於東魏,歷經北齊,隋,唐建成,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雕塑,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寶庫」。

蒙山大佛位於太原西南部晉源區境內,與天龍山景區相鄰,「蒙山曉月」為「晉陽八景」之一。蒙山大佛始建於北齊文宣年間,高達63米,僅次於樂山大佛,但建設年代卻比樂山大佛早160年,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大佛,此外山中還有珍貴文物開化寺連理塔,開化寺等。

龍山石窟位於太原西南部晉源區境內,為全國現存唯一的道教石窟,始建於元代,由宋德芳主持開鑿。

市徽

1985年4月15日,太原市正式公布自己的市徽,在全國首開先河,太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座擁有市徽的城市。市徽圖案由雙塔(代表永祚寺)、「並」字、煤層和火焰組成,象徵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煤炭資源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但是在199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禁止自行製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禁止自行製作和使用地方旗及地方徽[52]廣州[53]寧波[54]等城市相繼廢除地方旗及地方徽。太原市則私下保留了市徽,仍然懸掛於太原市的湖濱會堂大樓上,直到該建築拆除為止。

飲食

Thumb
傅山頭腦傅山發明研製的一種頗有滋補效用的湯食

晉系菜餚以咸香味為主,很多晉系菜餚中多添加陳醋,而山西老陳醋亦為中國四大醋品之首。太原著名的醋品有寧化府陳醋、清徐東湖陳醋、水塔陳醋等,這些陳醋均聞名中國,甚至遠銷歐美。元末明初,清源縣「美和居」醯坊結合當時的工藝發明了熏蒸法,釀出的醋色呈醬紅色,口味醇厚、香、酸、宜氣撲鼻。官府遂以其醋薦於明晉王寧化王府,倍受青睞,該熏蒸法亦傳於民間,晉地制醯者盡皆習之,名聲大振。

傅山頭腦,又稱頭腦,是山西太原特有的一種湯狀食品。該湯由明末清初文學家、醫學家傅山發明,以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長山藥,黃芪、良姜等製成,吃時須佐以醃韭,類似藥引子,有滋補之用。傅山將其配料授予清和元飯店,並在其上寫有「頭腦雜割」,即「頭腦雜割清和元」,表明不與清朝合作態度。此外,太原的灌腸也很有特色,是用蕎麥麵蒸熟製成的碟形薄片。

過油肉是山西太原的一道名菜。相傳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本來是平陽(今臨汾)的一道官菜,後來流傳到太原一帶。[55]

博物館與公園

Thumb
汾河貫穿太原市區

山西博物院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總藏品達60餘萬件,珍貴藏品約20萬件。其中頗具特色包括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及三晉 文物、北朝石刻造像、明清晉商文物等。附屬圖書館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藏書16萬餘冊,古籍11萬餘冊,包括善本888函、5043冊。其保留有涅槃變相碑常陽太尊石像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孤品。

此外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館藏的北齊時代的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傑作,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另外,位於太原的博物館還有晉祠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山西省藝術博物館晉商博物院太原博物館山西青銅博物館太原美術館山西省科技館山西省工藝美術館等等。

太原有為數不少的公園,其中最古老的是文瀛公園,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的海子堰。位於市中心幹道迎澤大街附近的迎澤公園亦常常遊客雲集。1990年代末始建於汾河兩邊的汾河公園現長度已達40里,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之一。

教育

Thumb
位於晉祠的晉溪書院

明朝嘉靖四年,王瓊晉祠建私人別墅晉溪園,死後其長子改「晉溪園」為「晉溪書院」,成為王氏子弟學習的場所[56]。1902年,清朝以庚子賠款,在山西太原興建山西大學堂,後成為國立山西大學,建國後其文理學院成為了今天山西大學的基礎,工學院成為太原理工大學的基礎,醫學院成為山西醫科大學的基礎。晉系軍閥閻錫山在近代創建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王世英均由該校畢業。

除去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為雙一流外,太原市還有中北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太原師範學院山西中醫藥大學太原工業學院太原學院。其中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屬於省部共建大學,而太原理工大學是山西唯一的211工程重點院校。山西省實驗中學太原成成中學太原五中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等多家省級重點中學也位於太原市。這些院校中有一部分已搬入太原教育園區

太原的圖書館有山西省圖書館太原市圖書館、山西博物院古籍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等。太原市圖書館中國國家一級圖書館。太原的體育館主要有山西體育中心濱河體育中心、山西省體育館,並且已經承辦了多項國際國內賽事。

友好城市

太原市與下列城市互為友好城市[57]

曾經的友好城市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