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宣宗
唐朝第17位皇帝、宪宗13子(中毒而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則天),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宮,是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Remove ads
生平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親鄭氏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被送入宮後當郭貴妃的侍兒,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封為光王,故唐宣宗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唐宣宗為光王時,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鈍,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聽聞唐宣宗李忱曾經被太監丟進糞池內。[1]
傳說唐宣宗登基之前,為了逃避姪唐武宗的迫害而出家為僧[2],傳說他在河南淅川香嚴寺避難[3][4][5],法名瓊俊,齊安見其舉止不凡[6]。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長壽丹毒死。光王李怡被宦官擁立為帝,改名為李忱,是為唐宣宗,年號大中。擁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為他愚鈍容易控制,豈料他登基為帝後立即勵精圖治,並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眾宦官、朝臣及宗室才驚覺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鈍,實際是非常賢明。[7]
唐宣宗時的唐朝國勢已暮氣沉沉,朝政腐敗,官吏貪污,宦官專權,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況,勤儉治國,[8]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9]唐朝國勢小有起色,社會矛盾有所緩和,使晚唐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但只靠政府支支節節的改革,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宣宗是唐朝中期以後少數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另外,唐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加上張議潮的歸義軍起事反吐蕃;不僅出兵收復河湟,安定塞北,更一度大致重奪丟失多年的河西走廊(沙、瓜等河西十一州),國威稍振。
宣宗登基之初,為了打擊李黨,貶斥了能抑制神策軍的工部尚書薛元賞,導致宦官恢復對神策軍的掌控;後來為甘露之變遇害大臣平反的同時,又給在甘露之變中大殺大臣、死後被武宗削爵抄家的宦官仇士良平反。大中十一年之後,宣宗開始疏於政事,沉溺於長生術,「頗好神仙」。[10]宦官權勢又呈復興之勢,甚至還從東南財賦之地攫取大量的經濟特權。大中十二年以來,南方軍亂不斷,容管、嶺南、湖南、江西、宣歙、武寧等藩鎮相繼爆發軍士逐帥事件。大中十三年,武寧(徐州)節度使康季榮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宣宗因丹藥中毒駕崩,時年49歲。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更在浙東爆發,當時距唐宣宗駕崩還不到半年。
《新唐書》認為:「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唐宣宗繼位之時,唐朝處於唐武宗的會昌中興,漸漸恢復元氣。唐宣宗一反會昌之政,一味橫徵暴斂縱容地方大員豪強,造成嚴重後患,大中之治有溢美之嫌。
Remove ads
軼事
評價
家庭
唐宣宗李忱的祖先
Remove ads
宣宗沒有冊立皇后,元昭皇后是由其子所追封
- 元昭皇后晁氏,原為晁美人,會昌六年(846年)五月廿三日冊封美人
- 吳昭儀[18],是否為夔王李滋生母無考,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張婕妤,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柳婕妤,除《唐會要·卷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一》記陪葬正陵(應為「貞陵」)外,無其它記錄,是否為昭王李汭生母無考
- 梁美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羅才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史才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是否為慶王李沂生母無考
- 錢氏,封長城郡夫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曹氏,封武威郡夫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仇氏,封南安郡夫人。仇氏先生一女,大中五年(851年)生一男,因產而亡,年二十四,追贈才人[19]。851年所生之子,可能是康王李汶。
- 陳氏,廣王李澭母
- 越女,姓名不詳,越州刺史進獻,宣宗恐怕耽於女色,將她殺死,見《唐語林》
新舊唐書皆云[20][21],唐宣宗有十一子,但記為十二人,疑李渼非唐宣宗子。排行出於《舊唐書[22][21]》和個人記載。正史僅記載過元昭太后生懿宗,出土墓志銘記載仇氏生康王李汶、陳氏生廣王李澭,柳氏生昭王李汭,史氏生慶王李沂,吳氏生夔王李滋,其他王子的母親資料已失。
- 長子,懿宗李漼,初名溫,原封鄆王。母美人晁氏(追尊元昭皇后)。
- 某子,靖懷太子李渼,會昌六年(846年)封雍王,大中六年(852年)薨,追封。
- 次子,雅王李涇,會昌六年封王。
- 三子,夔王李滋,會昌六年封王。母吳氏,是否為吳昭儀無考。
- 四子,慶王李沂,會昌六年封王,墓誌稱第五子,會昌六年封王,大中十四年(846年)薨。母史氏,是否為史才人無考。
- 五子,濮王李澤,大中元年(847年)封王
- 六子,鄂王李潤,大中元年(847年)封王,乾符三年(876年)薨。
- 七子,懷王李洽,大中五年(851年)與昭、康二王一起封王。
- 八子,昭王李汭,墓誌稱第九子。母柳氏,是否為柳婕妤無考。
- 九子,康王李汶,墓誌稱第十子,乾符四年(877年)薨。母仇氏。
- 某子,衛王李灌,大中十一年(857年)與廣王一起封王,大中十四年薨。稱第三子[22],疑為第十子誤寫為第三子。
- 十一子,廣王李澭,乾符四年(877年)薨。母陳氏。
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關聯條目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